留叶枝相关论文
一般认为 ,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 ,保留适当数量的叶枝 ,有利于增蕾增铃 ,提高单株生产力 ,增加群体产量。在棉菜间作 ,棉花行......
针对棉花留叶枝如何建立高产高效群体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一个是植株较小、较早熟的杂交棉徐杂2 号,另一个......
留叶枝显著提高了棉花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 ,扩大了光合面积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枝对棉花群体生物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
为探索留叶枝去早果枝对抗虫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04-2005年以两个不同熟性的抗虫棉品系K640和K9918为材料,在济南和临清进......
为适应生产上对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以‘华杂棉H318’为材料,设置打顶整枝(A)、打顶留叶枝(B)、不打顶留叶枝(C)、不打顶整枝(D)4个处......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W8225已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适应留叶枝栽培棉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
棉花的叶枝和主茎一样可以生出果枝现蕾开花结铃。但常规棉种植由于其不直接成铃。加之群体大,栽培上一般不留叶枝。杂交棉杂种优势......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及五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鲁棉研15号留叶枝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其最优组合方案为:密......
研究了留叶枝处理对鲁棉研21号生育进程、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鲁棉研21号留叶枝处理较去叶枝处理植株略高......
本试验比较了鲁棉研17号与杂交棉奥棉1号的叶枝发生与叶枝结铃差异,研究了鲁棉研17号栽植密度对叶枝成铃的影响和不同密度条件下留......
以常规棉聊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留叶枝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成铃空间分布、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量主要分布在下......
试验设置留叶枝(简化栽培)处理,以去叶枝(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结果表明:棉花留叶枝有利于早发、早结铃,8月......
研究了适当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生育进程、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密度留叶枝较去叶枝处理开花期推迟1~2 d,对......
在大田条件下,以3.75万株·hm^-2常规栽培去叶枝棉为对照,研究了2.25万株·hm^-2简化栽培留叶枝棉的光合特性、生态特性及产量......
株型清秀,可免整枝或简化整枝。植株松紧适中,结构清晰。株高中等,茎秆粗壮,叶片中等。疯杈少、赘芽少,叶枝成铃性好,可以保留叶枝,只打主......
以去叶枝留早果枝的正常整枝方式为对照,于2005-2006年研究了整枝对大田棉花源库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去叶枝去早果枝(Ⅰ)、留叶枝......
以百棉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留叶枝条件下,产量、纤维品质和棉铃空间分布随种植密度(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株/hm2)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