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泉相关论文
白浮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源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已经断流。复涌白浮泉是成功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标志之一,而查明白浮泉补径排条......
早在金代,北京初定为中都时,如何获得巨大的水源(尤其是漕运水源)是营城和治水的关键,时人的做法极具智慧,即将西山玉泉山泉水引入......
大运河是杭州发展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仍在使用和发展中的活态遗产。目前,运河申遗工作己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引起了国内外专家......
北京加大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保护力度,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在路县故城遗址周......
<正>一个国家、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果不能懂得甚至有意模糊自己的来路,不敢正视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的历......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大运河列为遗产名录,从而开启了中国跨域的线性遗产保护的国际视角。2017年7月初,北京市委......
<正>大运河,古色古香的河。在历史辽远的空间,坦露着古朴的神韵。唐代的古镜、宋代的建筑、元代的散曲,汇成古运河流淌的歌谣……......
<正>城市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转型亟需的要素。本文以"白浮泉—龙山"区域城市设计为例,研究白浮泉这一核心历史文......
<正>大运河文化源远流长。七百多年前,从通州张家湾沿着通惠河溯水而上,可达京城什刹海,而通惠河的源头则在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又......
城市的文化不仅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转型最需要的复兴要素。本文基于研究了白浮泉这昌平的核心历史文化遗存,探讨了它......
文章通过对于史实的探究,进一步明确了(元)通惠河的定义和作为线性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主线的历史依据,明确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
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由人工开凿的蜿蜒于中国大地上的人工河流。他千年不断地流淌,既沉积了历史,也繁衍了文化;既包容了过......
<正>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在金朝中都的东北营建了大都城。作为都城,其建造面积和人口数量,元大都都远远超过了金中都,它是十......
<正>2013年5月,厦门大学新闻学院同学创建的"遗产小道"微博开通,呼吁人们去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7月,来自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