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散相关论文
在学习执行新版药典时,发现成方制剂益元散用法不妥,特提出与同道商榷,供再版时参考。益元散时由滑石600g、甘草100g朱砂30g3味药组成......
<正> 烧热病,又称“日晒病”、“干热病”,以皮肤灼热和无汗为主症。与食用毛壳生棉油所含之高量游离棉酚有关。笔者近几年仿李氏......
<正> 本章所指的“湿”,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指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又分: 1.水肿:凡属里证,肿在腰以下,尤其下肢水肿明显者......
<正> 中药水煎汤剂,具有药性强、吸收快、药效发挥快的优点,但也有量大、味苦、不方便、不适合小儿服用的缺点.我院儿科将汤剂改革......
<正> 第二章中药散剂在儿科的应用【止痢散】药物组成:广木香一钱半、川黄连二钱、生大黄五分、杭芍三钱,共为细末。功能:清热,燥......
<正> 消化不良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小儿脾胃薄弱,如乳食过多,或吃生冷瓜果,或油腻厚味,感染秽毒(细菌、病毒),外感风寒、暑热......
<正> 笔者在河南中医学院附院儿科实习时,观察到主治医师马荫笃老师对小儿腹泻肛诊颇具特色,现整理如下。肛门为粪便排出之道,为脾......
<正> 中药煎剂,一般具有药性强、药效发挥快等优点,但又有量大、味苦、不便于小儿服用等缺点。我院儿科将汤剂改革为散剂,在儿科常......
<正> 《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注,约撰于金·皇统三年(1144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文注解本。《伤寒论》经王叔和整理......
王瑞五先生(1886—1968)是河南安阳市中医儿科名老中医,行医六十余年,对内、儿、妇科均有较深造诣,尤其擅长儿科,善用中药散剂,在......
<正> 一、春温邪外发,治取清透并重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内经》斯言,已为后世“伏邪”论之根据,然也,非也,论各不一。余以为......
<正>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是中医治疗温病“高热、神昏、痉厥”等证的“三宝”。紫雪丹、至宝丹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
大连市儿童医院制剂室以制备散剂为主,清心散、益元散为小儿排号药其中的两种.散剂,没有辅加剂,服用量小,副作用小,易分散,奏效快,......
<正> 童××,男,6个月,患儿近一月来,头颅明显增大,哭闹不止,呕吐频繁,两眼突出。于1977年5月21日至6月6日,先后在外院门诊检查,确......
<正> 钟老从坐位上站起来,点头微笑,慢慢地走向病人,在担架旁蹲下身体。小张搬来一个小凳让钟老坐下。病人用两臂支撑着身躯,用很......
<正> 由于小儿肌肤嫩弱、腠理空疏、卫外机能不固,加之不易调节冷暖,故特别容易感冒,且受病以后,传变迅速,最易兼夹痰,食滞,惊吓等......
<正> 湿温病,是由湿热之邪引起的温热病,所谓“暑病偏湿者,名曰湿温”(《时病论》)。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多发于雨湿较盛的夏秋二......
<正> 一、种子医方选——毓麟固本膏杜仲、熟地、附子、苁蓉、牛膝、补骨脂、续断、官桂、甘草各四两,生地、大茴香、小茴香、菟丝......
<正> 案1:姚某,男,28岁,干部,南京市人。初诊日期1984年3月25日.病起于一年前,因精神不愉快而失眠,近四个月来夜不能寐,胸闷心烦,......
<正> 温热顾阴的涵义温热顾阴是中医治疗温热病的大法。温热病致病因素是热邪,与伤寒致病因素迥然不同。温热顾阴,与伤寒顾阳相对......
<正> 几年来,我院在党的领导下,中西医协作,运用祖国医学温病学说的理论,治疗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取得了一定疗效.兹选择二例大叶性......
<正> 近年来,余有幸随何老应诊,目睹其治病,药到病除,效如桴鼓,今录验案四则,以飨同道。一、遗尿(隐性脊柱裂): 患者,女,16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