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会议相关论文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为应对1917年俄国革命后过渡时期之政治、经济情势,1918年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摘要中以下......
俄国立宪会议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不能得到立宪会议支持的条件下解散的.布尔什维克的做法源于它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在战争条件下群......
十月革命后初掌政权的俄共执政的合法性并不稳固,它在执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合法性危机,并对其政权和统治构成了挑战。可以说,俄共......
俄国立宪会议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不能得到立宪会议支持的条件下解散的。布尔什维克的做法源于它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在战争条件下群......
<正>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俄国反对派运动中出现社会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对立。在政治理论上就是"政治自......
【摘要】列宁对立宪会议的态度根源于其对革命性质的界定。二月革命后,革命新阶段介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朝向社会主义革......
<正> 苏维埃是俄国劳动人民的创造,苏维埃制度是苏俄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形式,是一种政体。列宁认为,苏维埃优......
【正】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基本上沿袭苏联的观点。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对十月革命作一个新......
“契卡”是俄文缩写词,其全称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也简称为“全俄肃反委员会”。关于“契卡”的成立,无论在时间上......
卢森堡认为,布尔什维克给予非俄罗斯民族以"民族自决权",换取这些民族支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打算"完全落空了";民族自决权变成了非俄罗......
<正>2008年,普京两届总统任期满,根据俄罗斯宪法不可能再连任,所以就开始了一场推选新总统和继续保持普京"影子总统"的竞选运动,结......
<正> 苏维埃俄国的一党制,即由俄共(布)一党单独掌握全部国家权力的制度,形成于1918年末。到二十年代初期,俄共(布)成为国内唯一的......
立宪会议问题对于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立宪会议被赋予解决所有迫切问题的重负,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主要期待和希望,但临......
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两次争论都围绕一个主题——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革命合理性问题展开。在当时的背景下,列宁的《......
罗莎.卢森堡高度肯定十月革命,但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提出了以下六方面的批评:批评苏维埃政权把土地分给农民,从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
<正>1918年,苏维埃政府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自此苏(俄)政府对首都建设一直没有停止过,至今有关莫斯料的城建方案就有6个,每个方案......
<正>两种改革模式:维特与斯托雷平1861年改革以后,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出现了"反改革时期",此后沙......
1918年1月5日,既是全俄立宪会议召开的日子,同时也是全俄立宪会议解散的日子。立宪会议在开幕不满一天就被苏维埃政权解散,而结束......
【正】 在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之际,我重读了列宁的名著《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该书写于1918年10—11月,这正是布尔什维克......
俄国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90年,但仍然是许多人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秦晖夫妇一个时期以来针对俄国革命问题提出了很多看法,笔者无法......
俄罗斯走向宪政的历史与俄罗斯共产党——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是紧密相联而又"负相关"的,俄罗斯宪政史上两个转折性关头——1918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