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茎比相关论文
选取结荚习性、分枝性不同的四个品种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最优化设计,进行了品种、播期、密度的综合试验,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结果表......
本研究旨在建立“两高一低”夏大豆亩产250kg栽培技术体系,把大豆生产推向高效益的农业市场经济。通过一系列前期抓壮苗中期保花荚后期促......
大豆粒茎比是指大豆籽实产量与茎杆重量(包括荚皮重量)之比。大豆粒茎比既与株型密切相关,又与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合理利用有关;同......
本试验通过三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大豆施氮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论高量或低量均有增产,但N_3增产最多、最稳、效益最好。施......
日本的大豆消费量年年都有增加,1060年是162万吨,1970年是330万吨,到1978年时突破了400万吨,1982年达到446万吨。而另一方面,大豆......
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在产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和生理工作者合作,探讨高光效育种的可能性.对小麦、水稻......
配合力是杂交育种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种指标,大豆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陈恒鹤(1982)已有报道。本研究以双列杂交设计的试......
花生在世界上种植较广,但产量较低,单产多低于800~2000kg/ha荚果。而高产地块可达4000~7000kg/ha荚果,表明花生的高产潜力尚未开发出......
采用南方3769份夏大豆地方品种按省分层随机抽样所得143份材料在南京两年三重复试验结果,按三个优蛋白(胱氨酸组分、甲硫氨酸组分......
通过多年试验明确了采用“两垅一平台”栽培法,既保持垅作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结构,能使田间绿......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耕作制度多样,大豆分布区域广,由于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品种对光温条件形成不同的反应特性......
大豆(G·max)诱发突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民主德国,日本,苏联,波兰,印度等国先后开展了X-射线,γ-射线,快中子,热中......
为了给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根据1980~1982年所内大豆高产田的调查资料,对大豆植株鲜干重、叶面积指数、净光合生产......
大豆粒茎比系指大豆茎秆的生物产量与其籽粒产量的比值。它是关系到大豆育种与栽培的主要的经济性状。一个大豆品种高产与否,取决......
近年来,国内对大豆品种生态性状研究比较多,尤其对大豆生育期生态性状(吕世霖,1975 王国勋,1978)、子粒大小生态性状(张子金,1964......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田间生育期间群体结构直接有关。研究大豆栽培技术,要先弄清楚大豆产量与群体结构关系。1982~83年通过全省主......
从丰产栽培上的良种良法,到育种上要在生态类型基础上明确育种目标及选择方向,都说明了对品种生态类型研究的重要性。本试验通过......
密植是大豆生产中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多年来,科学工作者所做的大量密度试验指出产量和密度间的关系,表现为具有较明显的单峰曲线,......
分析育种方法 分析育种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哲理。第一,在分离群体或遗传上混合的群体中竞争力弱的植株,在遗传纯系中可能占有优势(D......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不同类型品种的粒茎比差异转大,粒茎比的大小与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粒茎产量呈高度显著......
通过哈尔滨地区15个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顶荚形成初期的不同冠层叶面积指数(LAI)、不同冠层光截获(RLI)、全冠层光合生产率(RDMP)......
本文根据1976~1980年试验资料,论述了大豆亩产400斤左右的产量结构与产量关系。当大豆亩产超过400斤时,产量因子间是个互相制约的关......
本文通过大豆株型模拟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程序,讨论无限结英习性大豆品种模拟株型——塔形株型和碟形株型其顶、中、底冠层叶面积......
1980—1982年,在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主持下,选用南北各地有代表性的品种95个,设立30个试验点,开展了全国性的大豆生态型研究。本文......
用Mather和Jinks的三参数和六参数模式分析了大豆两组合12种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算并比较了各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力。各性状......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表观收获指数、粒茎比等七种转化系数及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
据日本阿部等人的报导,采用摘心、断根的方法处理大豆植株,创造了亩产大豆350公斤的产量,受到人们的关注。该项技术引入我省,结合......
本课题较全面地将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其结果如下:1.大豆波浪冠层栽培具有增产效果,其增产幅度6~17%;2......
一、材料与方法(一) 田间试验方法试验于1986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供试材料为20个叶形不同的品种,其中18个是辽宁、吉林种......
利用5亲本双列杂交组合F_1代的25个基因型材料,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他农艺性状进行正反交效应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豆1......
叶是大豆的光合器官,在产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解放初期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除荆山朴是长叶的以外,其余大都是圆叶品种。近年来,......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
1983年—1984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对大豆品种吉林8号作了盆栽遮光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开花到成熟阶段处于弱光(57%自然光强)条件下,......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将山西省种植大豆地区,划分为三大生态区八个亚区;同时研究了大豆生态类型在生态区中的分布。研究表明:山西......
试验表明:节荚数多,节粒数多,节粒重和粒茎比值高是高产品种最显著的增产性状,其中提高粒茎比值是大豆产量增长的主要潜力。其形态......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
遗传育种大豆同工酶与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变异的相关研究·”···……杨琪王金陵等1(1)大豆粒形指数遗传的初步分析····,…......
近年来,各地应用动植物细胞赋活剂—1.4%复硝钠(简称丰产素),对棉花、水稻、花生、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增产效果显著。但丰产素在大......
本文通过试验明确了应用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既保持垄作抗旱耐涝、种床温度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