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偶素相关论文
自2012年发现Higgs粒子后,粒子物理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大的研究方向:对标准模型的精确测量和对新物理的直接寻找。BEPCⅡ/BESⅢ实验......
自从粲夸克偶素J/φ(cc)粒子被发现以后,在实验上又相继发现了φ(2S)、φ(3770)等粒子,这些粒子组成了粲夸克偶素家族。作为粲夸克偶素家......
物理学家基于已经发现了的一系列粲夸克偶素J/ψ、ψ(2S)、ψ(3770)粒子等,想努力寻找到粲夸克偶素家族的新成员。粲夸克偶素是研究和......
最近几年,Belle和Babar等实验组,发现了大量新的强子共振态,即XYZ粒子,这些态的衰变产物里都含有c,c夸克。这些新强子态的报道,激......
粲偶素是由一对正反粲夸克所组成的束缚态,粲偶素物理对于理解微扰和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性质、对探讨微扰-非微扰过渡区域强相互......
重夸克偶素为检验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和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之间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其中重夸克偶素之间的衰变尤其引起人们......
粲偶素系统为研究量子色动力学中微扰效应和非微扰效应提供了有效场所。粲偶素衰变过程的实验研究对更好地理解粲偶素的性质和衰变......
自J/ψ介子发现以来,粲物理一直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它对加深我们关于量子色动力学(QCD)的理解,尤其是在微扰和非微扰QCD的......
粲偶素的轻强子衰变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受到了理论和实验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衰变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描述夸克和胶子之间强相互作......
ψ(2S)是DD质量阀以下最重的粲偶素,它可以辐射跃迁到电荷宇称为正的粲偶素,如ηc(2S),χcJ等。χcJ作为粲夸克偶素家族中重要成员......
粲介子对产生阈值(open charm)以上,已经发现的传统粲偶素态有ψ(3770)、ψ(4040)、ψ(4160)和ψ(4415),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越来越......
粲偶素是一对正反粲夸克组成的束缚态,由于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非微扰理论在粲偶素能区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研究粲偶......
在标准模型中,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QCD),它是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由于胶子间的自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远比量子电......
夸克模型把强子按夸克成分归类为包含三个夸克的重子和包含一对正反夸克的介子。事实上,量子色动力学也允许超出上述分类的其它强......
本文主要的工作有两个方面:第一,粲偶素的Regge迹研究,第二,对X(3872)的分析。目前,实验上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粲偶素或者类粲偶素态,比如......
ψ(2S)是D(D)质量阀以下最重的粲偶素,它可以辐射跃迁到电荷宇称为正的粲偶素,如ηc(2S),xcJ等。xcJ作为粲夸克偶素家族中重要成员,可......
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二粒子束缚态用满足二体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描述,但薛定谔方程不能解决在相对论情况下二粒子束缚态的问题。我......
自从量子色动力学问世以来,对于微扰能区的物理量可以很完美地计算,但是对非微扰能区一向缺少精确计算及认识,对夸克受前相互作用束缚......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运用QCDSR来研究粲偶素ηc和J/ψ在外磁场条件下的质量移位,最终得到了影响质量移位的主要和次主要起源的原因。第......
北京谱仪(BESⅢ)是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上的大型探测器,自2008年开始运行以来,已经在多个能量点采集了大量的数据样本......
北京谱仪(BESⅢ)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自升级改造完成以来,已经在J/ψ、ψ、ψ(3770)、ψ(4040)、Y(4260)、Y(4360)多个能......
由于产额较低和探测困难,人们对粲偶素自旋单态(ηc(1S)、hc(1P)和ηc(2S))的认识要远比自旋三重态差.虽然第一个粲偶素的发现是在......
文章介绍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成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了Ψ(2S)粒子大数据样本,开展了粲偶素物理的广泛研究:完成......
Belle实验在Υ(4S)共振态及其附近采集了大量数据,利用初态辐射(ISR)的方法,测量了e^+e^-→π^+π^-J/ψ,π^+π^-ψ(2S)和K^+K^-J/ψ等过程......
微扰QCD应用到大动量转移下的遍举和单举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非阿贝尔规范理论下,微扰真空以及小距离相互作用不受大距......
这篇论文论述我在北京谱仪(BESIII)上开展的物理分析工作。BESIII是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唯一的实验项目,是目前世......
北京谱仪(BES)Ⅲ是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上的大型通用磁谱仪。从2008年第一次对撞成功到2011年底,BESⅢ采集了225兆J/......
粲偶素能谱及其衰变是研究处于微扰和非微扰QCD能区之间的过渡区域的强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理想场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粲偶素能谱及......
利用北京谱仪(BES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收集的58×106J/φ和14×106φ(2S)事例,对J/φ→Λ(?)π0, J/φ→Λ(?)η,φ(2S)→Λ(?)π0,......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一种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夸克间的色相互作用具有渐进自由和长程禁闭这两个基本特性......
目前,人们对于粲偶素粒子、P波轻标量介子和轴矢量介子的结构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我们运用光锥求和规则方法研究粲偶素粒子、P波轻......
最近几十年中,关于强子谱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研究在实验和理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除了传统框架下的介子、重子外,还存在一些性......
粲偶素由正反粲夸克组成,其所在能区微扰与非微扰效应都很明显,这为我们研究QCD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对于在DD阈上的粲偶素粒......
分析了高能物理实验产生XYZ新强子态的主要机制,总结了已发现XYZ新强子态的质量、量子数、产生和衰变过程,并讨论了目前人们对X(38......
BEPCII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台在τ-粲能区工作的正负电子对撞机,BESIII是将在BEPCII上运行的一个大型通用型磁谱仪。升级以后其在ψ(2......
1974年J/Φ和Φ(2S)两个粒子的发现,开启了粲偶素研究之门,也使得QCD谱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后实验上观测到越来越多的新强子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