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学说相关论文
本文主要通过与《经脉》在病症方面进行比较来对《经筋》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经筋的病症有很多与经脉病侯大为......
足针疗法是微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鲜有足针疗法文章发表,足部反射区疗法却一直蓬勃发展。文章从历史源流、理论基础、......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身上刻画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为深入研究经脉学说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客观史料,具有重要的学......
<正>1972年初至1974年初,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两部古脉灸经全面论述......
六部分候脏腑脉法出自《难经》,在《脉经》中得到极大的发展。《难经·十八难》将左右寸、关、尺六部分候十二经脉,并对《内经》中......
"肾主骨"与"少阳主骨"是出自《黄帝内经》的两种不同观点,前者侧重于藏象内容,广为人知;后者立足于经脉理论,但其思想的形成和真正......
<正>月前,严健民先生以其已出版的多种著作寄赠,并附来待出版的专稿《经脉学说起源——演绎三千五百年探讨》,洋洋数十万言,可见其......
扁鹊医学最突出的标志是五色脉诊;其早期脉诊以察脉色、按脉形为主,中期脉形与脉气合参,后期则以诊脉动候脉气为主;不同诊法间的移......
<正> 我在《山西中医》85年第一期发表的《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中西医论争中应吸取的教训》一文中曾谈到,中医“由于解剖学的不发达......
期刊
用翔实的史料论证秦汉人体经脉调节论在创立的千余年间,都是有经脉解剖作基础的.讨论中选文遣词,推导有据,沟通了远古与当今有关人......
<正> 经络学说中有关十二经脉的记载实本于《灵枢·经脉篇》,形成了中医经络学说的主体。在过去读《内经》的其他篇章时,发现有与......
上世纪70代以来,马王堆、张家山、武威等地相继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简帛医书,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注意到了与《黄......
2.5肝脏:肝脏和脾脏一样,是中医对其实际功能认识最差的两个器官。把脾脏当做消化系的主宰前已述及,而对肝脏则认为是藏血、主怒、主目、......
1答马玉宝教授“商榷” 《医学与哲学》2004年10期“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是在许多学者对“经络”研究进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