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肝循环相关论文
胆汁酸(bile acids, BAs)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人体的脂肪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体中95%的胆汁酸中通过肠肝循环而维持,在肠......
结肠癌肝转移是“肝脾同病”这一病机的典型体现。从肠肝循环、肠道微生态、结肠癌肝转移前微环境等角度探讨结肠癌肝转移“肝脾同......
肝吸虫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包括华支睾吸虫、后睾吸虫和肝片吸虫等,其成虫寄生在肝胆管或胆管内,可引起以肝胆管损伤为主要病变......
尽管肿瘤微创切除和开放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进步,但肝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微创介入方案的发展对中晚期不能......
胆汁酸作为胆汁的重要成分,由肝以胆固醇为原料进行合成,能在外源食物及相关激素的刺激下与胆汁一同被排入消化道内,具有脂肪乳化......
<正>胆汁淤积(cholestasis)因胆汁摄取、合成或分泌障碍引起,也可因胆道梗阻形成[1]。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多样,肝细胞、胆管细胞以......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约10%~1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结石.大多数(90%)胆囊结石属于胆固醇结石,目前胆固醇结石的发生机制......
...
目的:探讨甘露醇强化导泻是否可减轻假淡红鹅膏蕈中毒所致肝损伤。方法:取普通级健康雄性家兔24只,月龄约8月,体重2±0.2kg,编号后......
目的:双烟酸姜黄素酯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本课题将其制成纳米粒,探索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最优的辅料配比及工艺参数、质量评价......
人体肠肝循环中胆汁酸稳态失衡,大量胆汁酸抵达结肠,可引发胆汁酸性腹泻。胆汁酸性腹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胆汁酸重吸收减少或肝内胆......
目的 总结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25例(71.8%),女49例......
本研究主要从微生态制剂的概念、乳酸杆菌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乳酸杆菌微......
致命鹅膏中毒引起的肝衰竭致死率高,国内无有效解毒药物。本中心依据鹅膏毒肽中毒机制,经胆囊穿刺引流,以中断毒素的肠肝循环为关键的......
一、目的基于阻断铅肠肝循环的原理研制新型驱铅药物,选择纳米碳酸钙为驱铅模型药物,将其制备成肠溶生物黏附片(NCaEBT),使其兼具......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全球性流行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近来在我国......
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是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肾、肝脏和心脏的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本研究测定MPA......
一、洋地黄的血中浓度和临床意义应用~3H 标记地高辛和放射免疫测定证明,地高辛的生物学半衰期为36小时,其在体内经过变化后大部......
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GA)是由肝细胞合成等分泌的,贮存于胆,经肠肝循环后,由肝细胞重新摄取。当肝细胞受损时就不能有效地重新......
...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由于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故血清中胆汁酸的水平是反映......
胆汁酸(TBA)是胆甾醇在肝内分解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由于其合成和代谢与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故血清中胆汁酸水平是反映......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负荷过重:红细胞容量相对较大且肠肝循环活动致胆红素生成量及肠壁重吸收量较多;另一方面是由......
目的 观察西沙必利混悬液及思密达联合应用对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总胆红素<256.5 μmol/L),分......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衰竭时期,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内菌群紊乱,其所分泌的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酶和尿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由于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使其出现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异常升高,患儿的皮肤、黏膜和巩膜等处出现肉眼黄染为特征的疾......
肠肝循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胆汁酸作为肠肝循环的基础物质,在机体脂质代谢、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
51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婴儿均为母乳喂养的足月新生儿.根据黄疸程度不同及皮测胆红素轻重情况,5例胆红素较高者给予停母乳加光疗,2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不足,以及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胆红素再吸收入血等......
了解临床应用妈咪爱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作用.将母乳性黄疸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单服茵栀黄口服液,......
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晚期皮肤黄染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多认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浓度较高,引起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与肠肝循环的增加与新生儿肠道微生态有关.我院2004-06~2004-10应用丽珠肠乐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效果较好,总结......
法尼酯X受体(FXR)是一种胆汁酸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它精密地调控着新胆汁形成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新近研究表明,FXR与肝脏......
溶质载体家族的新成员,有机溶质转运体(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 alpha-beta,OSTα-OSTβ),是由OSTα和OSTβ构成的异源二聚体,通......
胆汁酸是由肝脏合成、排泄的一类有机阴离子。正常情况下,因肝脏可迅速摄取肠肝循环回流入门静脉中胆汁酸(首次通过肝脏的摄取率为4......
<正>胆汁酸(BAs)是肝脏胆固醇代谢的终产物,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初级胆汁酸,并运输穿过肝细胞顶端的毛细胆管细胞膜进入胆道系统,胆......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常见病,该病......
果导学名酚酞,口服后在碱性肠液及胆汁作用下形成可溶性钠盐,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增强而导泻。主要经肾脏排出,部分随胆汁排入肠道再吸收......
白毒伞(图1)学名鹅膏菌(Amanita),是一种乳白色伞样真菌,主要含环型多肽类毒素,鹅膏毒肽是环型多肽的主要毒性物质,属慢性毒素,水溶性,口服吸......
是药三分毒,有人说直肠给药直接经静脉吸收,不经过肠肝循环,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胃肠无刺激,是一种绿色、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事实......
影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因素很多,其中肠肝循环的胆红素增加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肠蠕动的快慢直接影响肠道胆红紊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