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大肠相关论文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涉及异常免疫反应的慢性肠道炎症,可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病变,但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给广大患者带来一定......
小儿遗尿症作为严重影响儿童生理及心理健康的难题,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除了现在医学手段,祖国医学采用其独特的辩治体系取得良好......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但多论述为肝胆湿热、肝火妄动.我师李坤久教授经过近40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该病因是肺与大肠温热内蕴......
痤疮患者往往会发现,每当他们大便秘结不畅时,病rn 情就可能加重.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rn 里,大肠内糟粕得......
目的通过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患者在住院7d期间便秘症状的发生情况与特点,进而提出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
摘要:笔者通过中西医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并结合一些临床表现观察,通过解剖生理、病理路径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在生理上......
目的:研究肺与大肠LPS信号通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组、高氧组、低氧组、限食组和限水组,通过测定肺与大肠中T......
本文试从中医理论探讨哮喘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主要从肺与大肠的经络、脏腑、先后病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肺与大肠的经络相关是......
人体大凡有病不管轻重缓急,均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或者由外而感,由表证传变入里而影响脏腑,或者由于劳累过度或情志异常,使五脏......
通过从肠治咳的临床实践,秉着实践升华真理的思维导图,及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根据理论基础、理论源头,结合自己临床实......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明显。长期以来,银屑病从血论治已经达到一定共识,而脏腑辨证等其他辨证方法略显......
大量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也伴随着耐药菌株的异常增多,耐药菌超强的抗药性导致了抗生素的选用日益困难。抗生素更新换代远不如细菌产......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肺与大肠在"津液"代谢方面密切相关。"肺"与"大肠"表里机制的实质研究......
“肺与大肠相表里”该理论观点本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几千年来人们对这一理论不断进行深入探讨和挖掘,使得......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目的:探寻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肺功能损伤类型与肠镜内镜指数的相关性,客观评价肺肠表里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
<正>"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临床指导意义广泛。肺主气,司呼吸。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
<正>李寿彭系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重庆中医药学会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正> 皂荚,味辛咸,性温,有毒。入肺与大肠经。为强烈的祛痰药,并有开窍搜风的功用。外用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内服主治痰多......
《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传导之官,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邪上干,......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医理论方面的内涵认识已日趋深入,并且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肺与肠的......
目的:通过对哮喘大鼠肺、大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的测定,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免疫组......
在论述"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的基础上,对肺热移肠、肺虚致肠腑失职及肠病及肺等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说明从肠施......
目的:探讨与创新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新方法。方法: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脏腑并治(肺肠同治)法治疗中风病。结果与结论:长......
<正> 自1968年开始,我科系统观察了近300余例慢阻肺病人,在临床观察中看出,病人虽以呼吸系统病状咳、喘、炎为主,但在部分病人中却......
目的:基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关理论,客观评价益气润肠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益气润肠法......
通过实验室建立肺系病证动物模型,观察造模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肺、大肠等病理组织变化及各项相关指标的改变,从而对“肺与大肠相表......
目的本文意在探寻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分期、病情程度中肺功能损伤的特点,联系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
<正>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1]早在《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2]中记载:"十二经脉,......
目的:在中医“脏病治腑”理论指导下,探讨从大肠辨证论治小儿反复咳嗽的机理及临床意义,以期对提高中医辨治该病的疗效有所裨益。方法......
目的:观察泻肺清肠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实证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纳入本试验的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