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小凹相关论文
疣状胃炎又称胃黏膜隆起性糜烂、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特征的胃黏膜病变,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主要依靠胃镜诊断,目前病因......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217例普通胃镜和(或)NBI下表现异常者,依次采用普通放大、NBI结合......
我们采用高分辨率内镜观察胃良恶性溃疡微血管及胃小凹改变,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期能提高恶性溃疡的检出率。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
目的应用高清晰放大胃镜观察研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凹形态的特点,并与病理学黏液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胃镜下早癌的检......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
目的研究染色放大内镜下胃癌前病变黏膜小凹及微血管的变化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癌前病变的可能性。方法应......
目的观察养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施行胃-肠吻合术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后,大体观察......
近年来随着放大胃镜的出现,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借助其放大变焦功能,结合色素内镜对胃黏膜的微细结构进行观察。近年国外一些专......
目的 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Olympus GIF-Q240Z内镜对516例病人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利......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及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system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下胃小凹形态改变对诊断胃黏膜病变及......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小凹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Olympus GIF-H260Z型电子放大内镜对67例胃溃疡病变患者进......
目的探讨放大染色胃镜下氩气刀(APC)在治疗胃黏膜隆起糜烂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胃炎伴隆起糜烂的患者......
目的研究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与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可能性。方法对150例不同......
<正>胃黏膜糜烂是胃镜下常见的一种胃黏膜病理性损伤。随着电子胃镜检查方法的普及,胃黏膜糜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从目前......
目的观察放大染色胃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美兰染色,对疣状隆起改变的胃炎病灶进行胃黏膜细微结......
研究背景和目的自胃肠内窥镜问世以来,内镜检查逐渐成为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手段。虽然,在内镜仪器和技术方面的进展使内镜诊断的......
目的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微细形态的改变来判断Hp感染,以探讨放大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下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FujinonEG4 85ZH型放大内镜对 10 0例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患......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隆起糜烂型胃炎(VG)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中医分型与胃小凹形态、胃小凹形态与病变黏膜病理组织......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隆起糜烂胃小凹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GIF-Q24O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术对164例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患者进行......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治愈率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20......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8例常规胃镜观察下有明显异常改变的患者,对病变区进行放大染色观察,观察微血......
胃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死亡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的发病过程是多步骤......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模拟实验 从CAG到胃癌演变的机理尚未阐明,假定模式认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
背景/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对于它的定期随访、及时治疗及早期诊断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其病理改变是......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新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不断攀升,但是对于早期病变的诊断还有待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