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秆特性相关论文
为了解玉米倒伏问题的研究现状,对1984—2019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及汇总,比较总结抗倒伏性鉴定指标及评价方法。结果表......
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贵州省5个玉米亚区,以前期初步筛选的耐密抗倒的11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密度试验,通过对各品种茎秆形......
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贵州普定进行,以2个耐密性春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通过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
为了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抗倒伏性适宜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
选用 8个亲本 ,组配成 2 8个双列杂交组合 ,研究了普通小麦节间长和茎粗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倒一节间长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喷施175 mg/kg 多效唑(SP1)、300 mg/kg 矮壮素(SP2)、350 ......
以长江中下游麦区5个主栽品种扬麦16、扬麦20、扬麦22、扬麦23和宁麦13为材料,比较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对不同品种的产量、茎秆......
明确生物炭对水稻茎秆抗倒性的影响及最佳施用量,探索通过施用生物炭提高水稻抗倒伏性的初步机制,为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提供新思......
为了优化油用亚麻抗倒伏的肥料运筹措施,以‘陇亚11号’和‘定亚2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了钾肥(不施钾、52.5 kg K2O/......
通过不同播期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研究百农矮抗58茎秆特性及茎杆倒伏指数.结果表明:播期也是影响百农矮抗58抗倒性的......
【目的】研究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冬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方法】以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种植的13个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
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长......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及两季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佳辐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 为试验材料,于......
以耐密玉米品种鑫鑫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垄距65 cm、垄上种植双行、二比空结合基肥增施氮肥增效剂(沸石)的栽培方式,研究玉米在超密植......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
为探讨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与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
以粒重和植株生长特性存在差异的两个大豆品种南豆12和南夏豆25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撒播量下的大豆成活株数、茎秆特征和产量构成......
【目的】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被誉为21世纪人类的绿色食品之一。倒伏是制约甜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喷施不同浓度......
石麦15为冬小麦节水高产型新品种,为了探明生长抑制剂对石麦15等品种的降秆防倒及产量效应,采用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和矮壮......
越冬型黑麦(Scale cereale)为禾本科黑麦属,一年生草本。籽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膳食纤维,常被用于制作黑麦面包及其他食品。黑麦......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
倒伏是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上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近年来超级杂交稻的推广,水稻株高已由矮秆、半矮秆向半高秆发展,株高的增......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鸭子在稻田的活动使水稻植株形态发生......
本研究以河南省6个主导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茎秆特性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探讨了种植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效应,......
【目的】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抗倒伏性能适宜播种密度。【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
以22个中籼稻品种(组合)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的敏感期和敏感节位,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倒伏敏感期是......
以龙作2号为试验材料,以种植密度、化学调控、氮肥分期和耕作方式等为主要限制因子,分别设置基础栽培(ISP)、农户栽培(FP)、高产高效栽培......
为筛选冀东地区适宜机械收获的春玉米品种,以该地区7个主栽春玉米品种为试材,以产量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7个品种分为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