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总科相关论文
分类学是区分生物种类,探索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阐明生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则是综合分类学的一个重要组......
记述了蟋蟀总科、蛣蟋科、亮蟋属1新种,即梁氏亮蟋Phaloria liangi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武汉工业学院.......
记述蟋蟀总科、蛉蟋科、异针蟋属1新种:太白异针蟋Pteronemobius taibaiensis Xu et De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
记述了中国云南隐蟋属1新种,即四纹隐蟋SonotTella(Calyptotrella)quadrivitt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昆虫标本馆。......
摘要2012—2016年对河北省蟋蟀类昆虫进行了调查,并对河北大学昆虫标本室相关标本进行了初步鉴定,得到了蟋蟀识别检索表和地理分布信......
对卵翅哑蟋Goniogryllus ovalatus Chen et Zheng 和纹股秦蟋Qingryllus striofemorus Chen et Zheng 的雄性进行首次记述,标本保......
应用10种随机引物,对西北地区常见的3属7种蟋蟀进行RAPD多态性检测,共筛选出2种引物S142,S8可以对7个种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
对蟋蟀的3类常见鸣声(召唤声、求偶声、争斗声)进行了分析比较,同种3类鸣声在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上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应用RAPD技术对5种蟋蟀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从1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一种引物S8可以对5个种扩增出稳定且相异的DNA图谱,每个种的DN......
报道中国额蟋属Itara1新纪录种,即:宽膜额蟋Itara aperta, Gorochov 1996,提供了形态记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西北农......
用RAPD技术研究了棺头蟋属Loxoblemmus 9个种的亲缘关系.研究中每种使用了3个标本,试验所用的54种随机引物中,有9种引物能扩增出清......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蟋蟀总科中3科5属10种蟋蟀的音齿形态结构。研究采用沿着音锉伸展方向的正面观察和横着音锉伸展方向的侧面观察......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白须双针蟋、短翅灶蟋、银川油葫芦、迷卡斗蟋4种蟋蟀雄性的鸣声结构.白须双针蟋雄性......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蟋蟀总科棺头蟋属Loxoblemmus、油葫芦属Teleogryllus、双针蟋属Dianemobius三属九种雄性声锉的超微形态结构.......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多态性显著、进化速率快、母系遗传和几乎不发生重组等特点,是研究基因结构、功能、转录及表达的良好模型。......
简述了中国蟋蟀总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及其分类学的现状;在形态学方面,中国蟋蟀总科昆虫已知230种(亚种),隶属于10科69属;概述了蟋蟀......
鸣声是发声昆虫作为其通讯的主要方式之一。昆虫利用呜声使种内个体保持信息交流,种间保持生殖隔离。不同种类的昆虫,鸣声特征不同,进......
研究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and Matsumura, 1951)的多种行为模式,并对其鸣声结构进行了分析.其行为模式包括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