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形象相关论文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外传播方针。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和西......
项目课题:本文为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东西方视域中的西藏文化反思——中外西藏游记研究”(2013ZJRW69)阶段性研究成果。 ......
西藏作为中国的边境地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网络舆论中“西藏”的形象以正面积极为主,“人间圣地,天上西藏”深入人心,西藏的......
20世纪前期是西方反思现代化和西方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该时期佛教在西方的传播、西方已有的神秘化西藏的历史话语以及西藏从未被西......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创造了西方文学中西藏最具影响力形象——“香格里拉”。作为乌托邦文学作品,该小......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尼泊尔接壤,自古以来,尼泊尔与西藏的交往和联系便十分密切、绵延不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尼泊尔......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西藏时常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西藏在西方人视野中的形象往往影响着他们对中国国家形象和“西藏问题”的......
摘 要: 在《鞑靼西藏游记》中,作者从多个方面记录了他眼中的西藏形象,包括西藏的生态环境、藏族人、西藏的社会风俗、宗教、城市建......
在收集并整理了《费加罗报》网站从2008年3月西藏暴乱至2010年10月世博会结束这段时间内的涉藏报道,分为"奥运会阶段"和"后奥运直至世......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像传播已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西藏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塑造和传播良好的西藏形象......
电影、电视技术让世界以影像形式呈现在人类眼前,更快和更直观的特性使其迅速在媒介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纪录片以其真实性和纪实......
框架理论认为,大众媒介作为受众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人民日报》以中央级机关报的身份......
英国小说《基姆》中成功塑造了一位理想化的西藏喇嘛形象。通过解析西藏喇嘛与基姆之间所具有的师徒、朋友和父子关系,可以看到作......
西方涉藏舆情可分为三个舆论场,即大众传媒的新闻场、公众舆论场和学界的科学场,不同场域的价值取向和权力关系有差异。本文立足场......
吉卜林小说《吉姆》通过对西藏喇嘛形象浪漫化的乌托邦叙事,完成了对西藏形象的建构,体现出理想化、圣洁化、扁平化、矛盾化四种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选取11部1840-1949年间的西方旅藏游记作为考察对象。论文依据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
当代西方人对西藏和达赖喇嘛的热情和关注,不仅有现实政治的因素,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心理根源,与他们看待和理解西藏的方式密......
作为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域,西藏的形象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起着对比性、建构性甚至冲击性的作用。随着"西藏问题"的国际化,中......
纪录片《路见西藏》以'路'为主线,透视藏族人在与外界交往中逐渐变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本文以《路见西藏》为研究对......
西藏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异域风情、人文特征,不断激发外界对她的向往,从古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去往西藏,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和方......
打造西藏的国际形象一直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国外媒体在构建西藏形象中,往往不顾事件事实与我国针锋相对。在跨文化......
本论文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雪域影像为研究对象,围绕“西藏形象”这一研究主题,结合电影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理论,采取文本解读......
文章以西方代表性旅行指南《孤独星球》和《目击者》为分析文本,分析了西藏旅行指南中的西藏形象,指出"神圣"西藏和"世俗"西藏构成......
媒介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受众生活在一个众多媒体或精心或无意结构的景观社会里。《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机关报,传递党和政府的声......
相当一段时期内,官方话语对于西藏报道的基本框架,即"社会发展阶段的进步"、"当家作主"、"民族团结"三个切入点。国内西藏题材纪录片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