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苦相关论文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土改题材版画的集中出现,是基于土地改革这一历史命题的图像表达,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成......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诉苦不仅是执行政策完成土改的有效政治手段,从农民群众自身来说,它更是一种自我认知局限性的......
诉苦是当前中国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或关注建国初期农村土地改革中的诉苦运动,或关注改革开放后个体如何工具性的利......
本文回顾了“诉苦”的中国经验,以诉苦文类涵盖丰富的诉苦文本,意不在诉苦本身,而是透过诉苦的权力谱系开展民族志批评,指出诉苦权力塑......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针对民众存在的种种消极心态,通过开展诉苦运动,充分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起到......
本文探讨非洲做工程项目的中国人"吃苦"以及"诉苦"的缘由和演变。笔者认为,除了在非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中的挑战以外,还有更深的几......
近年来,学术界对革命年代中共政治与社会动员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有诸多研究缺乏“大局关照”,囿于历史细节真假的考辨......
与以往关于"诉苦"——阶级话语研究不同是,本文通过对S市打工者的参与式观察与访谈,试图理解当下城市流动人口对"苦"的诉说及其意义。......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共土地政策与广大农民的互动过程,它不仅要实现物质利益再分配而且要在农民与地主之间实现权利置换。然而,客观的......
1949年刚解放的上海郊区经济凋敝,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新政权虽然建立,但是如何获得农民的政治认同,实现执政的合法性是中共不......
土地改革运动是当代中国农民政治认同形成的起点,而诉苦是农民政治认同形成的一种重要心理机制。通过诉苦,党成功地把阶级概念植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诉苦、斗争和阶级划分,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度和全方位的政治动员。湖南省的研究个案显示,新......
本文以政治社会学为分析基础,从政治分层(农民阶层)、政治文化及政治权力三个范畴来分析共产党在土地改革时期组织开展诉苦运动所......
社会变迁中,农村养老,特别是家庭养老困境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本研究以北京农村开展的老年心理干预研究为基础,把"诉......
文化馆是政府开办的教育、宣传和娱乐机构。20世纪50年代,为了动员城市民众参与各种政治运动,政府以文化馆为阵地,做了大量的宣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亟待稳固新生政权和重建国家秩序,中国共产党着手在新解放区展开大范围的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两年多的土改运动,贫......
1946年至1948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期间,北方解放区广泛开展了所谓"翻心"的实践。本文集中考察这场革命式教化运动过程中以"主人翁的自......
本研究以国共内战时期北方解放区土改的政治动员为研究对象,尝试引入情感这个社会心理变量来考察北方土改运动。1946——1948年中......
20世纪40—50年代中国现代历史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以阶级作为基本标准,通过土地的重新分配,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彻底的结构重......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诉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启发群众的自觉和自动”的动员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对它的梳理与分析,不仅可以一窥这种......
民主改革是1950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场针对企业内部的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变革旧有的领导体制;废除长期危害企业发展的把头......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诉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众动员技术。通过通俗而有力的政治口号,确立了诉苦光荣的舆论空间;通过集体开会和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