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针茅相关论文
种间关系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所以种间关系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之间的界面。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贝加尔针茅(St......
揭示生境异质性的遗传效应以及局域种群的微进化过程是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异质性的遗传效应是当前景观遗传学最......
植物的繁殖阶段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其生活史繁殖特性随地理和气候因子改变将发生适应性生态响应.研究调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设置研究样地,在围栏封闭条件下,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双样方......
降水是影响中国北方草原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关键环境因子,弄清植物响应降水变化敏感指标,确定关键阈值,可为草原的科学管理与制定......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了贝加尔针茅草原氮素去向的研究。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对标记氮素的回收率为28.36%~37.03%,施氮肥显......
在2年内进行刈割和对照处理的基础上,于观察草原植物营养生长与处理间关系的同时,定量和定性观察了植物的生殖状况对处理的反应.结......
<正> 对风沙土草场如何改良利用、防止沙化的问题,杜尔伯特草原监理站从1982年就开始了试验研究。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基本上摸清了......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和丘陵坡地两种显域地境和一种有代表性的隐域性下湿地分别设置研究......
松嫩草地作为干、湿气候与生态系统的过渡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本试验选取该地区优势禾草为研究对象,在对自然......
在上年处理的基础上,于1999年进行重复处理,观察贝加尔针茅草原草群、羊草和贝加尔针茅高度、单位面积羊草植株数量及平均每丛贝加......
在连续2a处理的基础上,于1999年秋集中观察了草群、羊草和贝加尔针茅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次重复处理之后,累加效应显著.......
在呼伦贝尔草原观测试验站对针茅优势种群采用随机取样法进行了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殖分蘖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数量特征研究......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N)、磷(P)、钾(K)配施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温带的半干旱、半湿润区草甸草原属于过渡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植被类型,对环境气候条件变化十分敏感,为了揭示半干旱、半湿润区草甸草原......
采用整个分蘖丛挖掘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贝加尔针茅无性系构件的结构,以及生长与生产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了比较不同生产方式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的生产力差异,探讨利用方式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我们于2012年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
研究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对放牧和刈割的响应。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优势种贝加......
呼伦贝尔割草地由于在利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固定,连年打草导致割草地严重退化。为保护呼伦贝尔割草地和促进草地生态恢复,采用打孔......
期刊
采用无样方采样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生殖分蘖株的生物量......
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建群种贝加尔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连续6年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设置5个氮素处理:N0(0kg N/hm^2)、N30(30kg N/......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主要优势种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根系组织和地上部分凋落物分解的季节动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