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观相关论文
《文心雕龙》对扬雄的个性、作品、理论观点等方面都给予了客观公允的评价,特别是对其辞赋观的剖析,以“膏腴害骨”、“莫益劝诫”......
朱熹辞赋固然体现其理学思想,同时也与楚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朱熹辞赋共11篇,10篇为骚体辞。朱熹在其辞赋创作中重视楚辞中的思......
司马迁的最基本的文学观:一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思想:一是“发愤著书”说。他持“讽谏的辞赋观”.对辞赋的讽谏......
东晋时期的葛洪,虽然首先是一位学者、哲学家,但他对文学也有着多方面的贡献。葛洪对辞赋再度繁荣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其子书《抱......
《古文苑》是一部通代诗文总集,选录了诗、赋、文等十八类文体,其中赋体卷数最多,比重最大。在其"思古而贵于兼存"和补《文选》之所......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宏邈淫艳”的辞赋观.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
李白的辞赋观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辞赋和前代辞赋家的不满与否定,这不是他辞赋观的主导方面,具有附着性和暂时性;......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目录学著作。由于其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目前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目录学方面,对其文学思想......
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事实上,庾信的辞赋观念在赋学批评史上亦......
《史通》关于文学的评论多因辞赋而起。围绕史不载赋的问题,刘知几批评了辞赋无裨劝奖、凭虚失实、繁缛绮靡、累屋重架等种种缺点,......
人们一直认为曹丕重视辞赋而曹植轻视辞赋。其实,曹丕主要重视的是"成一家之言"的论说类文章,而不是不含政教意义的辞赋。曹植曾说"辞......
朱熹《楚辞集注》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辞赋观。作为理学家兼文人的朱熹,一方面,他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辞赋文学特征有较深刻认识。......
扬雄对屈原、司马相如作品的评价贯穿其一生的创作与著述活动。扬雄早期作《蜀都赋》《反离骚》,中年作"四赋",或拟屈原,或拟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