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褐相关论文
据相关资料考订,皇甫湜的生年并非学界所说的大历十年至十二年,应是后推十年的贞元三年;解读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一诗并结合......
旧时科举,是每三年一次。在省会应考的称乡试,正科逢子、午、卯、酉的秋天举行,称秋闱,考取者为举人。在都城应考的称会试,正科逢......
[原文]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宋代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释褐为襄乐县令。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
宋之问、李夔交游诗系年考《全唐诗》卷六十七有李夔《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一诗,诗云:“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
郭子仪是唐代一位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唐室有再造之功。对于其释褐官,现存文献有两种不同的记载。长期以来,史学家对这一问题从......
辽朝进士及第后,经铨选试合格后方能释褐任官。释褐进士任官程式是初授官秩,为校书郎或著作佐郎,并授予阶官,阶品较低。校书郎或著作佐......
杨庆存,1954年生。1977年大学毕业。1984年考入山东大学攻读文学硕士课程。1993年考入复旦火学攻读博士课程,1996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关于常建的生年,论者颇有争议,提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依据常建诗文及其相关史料,考辨诸说之失误,特别是张学忠先生之说;然后考辨......
周颙是南朝宋齐时著名文人、佛学家和音韵学家。精研佛理,谙通音辨,宋末发现汉字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著有《四声切韵》,后被沈......
郑昭先(1158-1225年),字景绍,号日湖,祖籍连江邵地。宋淳熙十一年(1183年)26岁的他应漕试中第六名,补入太学;淳熙十四年中丙科王容......
阀阅流品乃中古士族制度的核心要义,家世背景是身份地位和权益分配的决定因素.经历士族化风潮洗礼的北魏深得其中精髓,它遵循从旧......
唐代官员的仕宦生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出身、个人能力、荐举、科举、门荫甚至寿命等。获得做官的资格(即出身)并释褐为官,......
南宋时期,在科举入仕之外,尚有大学舍选一途。可以成为士人的进身之阶。南宋太学舍选,延续了北宋太学取士的制度,遵循相当严格的程序,在......
北魏王曦墓志于1996年在河南孟津出土,具有很高的文物、艺术和史料价值,彰显出北魏中晚期士族化的风范。志主王曦的远祖出自战国魏......
古语"膏腴"一词常指代名门贵胄,北魏士族化改革把它变成阀阅序列中的等级。出土墓志资料显示,三代世资均值在象征中央核心权力层的......
古人常用“冠冕”、“缨緌”、“搢绅”、“纨绔”作为贵族的代称;说到平民百姓,则谓之“黔首”、“布衣”;一个人登科中举,古书里......
卫官是唐代官僚制度中较为独特的一环,与职、散、勋官并列,其主体构成是三卫。三卫本为品官,但在唐代墓志中常以体现身份从民到官......
唐代吏部宏词科考诗、赋和议论等"三篇",与进士科试诗、赋、策论的内容和评判标准十分相似,以致此科及第者几乎均为进士科出身。宏......
南宋后期状元释褐依然是遵循孝宗朝“惯例”,清一色的初授承事郎、诸州军签判,龙飞榜释褐职任是否向上调整未见记载,谅阴榜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