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钙砂相关论文
介绍一种完全不水化的合成MgO-CaO砂的性能特点,其CaO含量(w)为36%~38%,在常温下存放12个月无水化现象。用这种镁钙砂生产的镁钙碳砖也......
镁钙材料具有高熔点、抗渣性好、热震稳定性好,且能净化钢液并不污染环境而被用于钢水的二次精炼设备及水泥回转窑。同时我国的白云......
用特殊方法制得了具有不同圆滑程度的镁钙砂颗粒,研究了不同圆滑程度颗粒及多棱角形颗粒的抗水化性、流动性、安息角、堆积密度等......
白云石砖主要原料是镁钙砂,提高白云石砖的抗水化性能就是要提高镁钙砂的抗水化性能。试验认为:(1)添加Fe_2O_3能够显著提高镁钙砂......
以人工合成镁钙砂、电熔镁砂为主原料,无水酚醛树脂作为结合剂,制备了不烧镁钙系试样。研究了二茂铁外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
以粒度均为5~3、3~1、≤1mm的电熔镁砂和低钙电熔镁钙砂(W(CaO)-20%)或高钙烧结镁钙砂(伽(CaO)=50%)为骨料,鳞片石墨、电熔镁砂粉为基质,保持骨料......
通过细磨提高白云石原料活性,在无烧结助剂的情况下,采用一步烧成合成了CaO含量约为56%、体积密度超过3.39g/cm^3的高钙镁钙砂,对比研究......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BP网络模型,通过网络的学习训练,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影响合成镁钙砂粉化率的因素.......
采用浸渍法,并引入第二相抑制膜生长过程中裂纹的生成和扩展,制备了镁钙砂表面多组元复合膜,研究了膜的组织和形貌,测定了材料的抗......
采用单一扫描速率法对镁钙砂细粉的碳酸化反应进行了热分析动力学研究,为镁钙砂颗粒表面碳酸化改性动力学研究提供相关信息.结果表......
将45%(w)的轻烧白云石粉用水消化后,与55%(w)的轻烧镁砂粉混合,按两种合成工艺分别制成传统镁钙砂(共磨至≤0.074mm,湿法压球,以焦炭为燃料煅烧......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显微结构镁钙砂的水化反应机理,并推导出水化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镁钙砂的水化主要......
以湖北岩峰地区的天然白云石为原料,在实验室内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镁钙砂,研究了轻烧温度(分别为750、800、850、900、950、1000℃)......
采用高压釜蒸压法对镁钙砂进行抗水化试验,研究了试样粒度(1-2、2-3、3-5 mm)、试样量(5、10 g)、盛装试样的烧杯大小(50、10 mL)以及盛......
结合一步煅烧与两步煅烧工艺,采用粒度8~5、5—3、3—1mm的天然白云石,研究了900、950、1000、1100℃轻烧温度下原料的活性和烧结性能......
综述了镁钙砂、烧成镁钙砖和不烧镁钙碳砖等镁钙系耐火材料的发展现状、生产工艺及性能,介绍了镁钙系材料在AOD炉、VOD炉、LF-VD炉......
首先采用H2C2O4溶液对镁钙砂进行表面浸溃,然后在CO2气氛下于450℃1 h热处理而制得抗水化的镁钙砂,再以此镁钙砂和电熔镁砂为原料......
采用单一扫描速率(2℃/min)法对镁钙砂细粉的碳酸化反应进行了热分析动力学研究,为镁钙砂颗粒表面碳酸化改性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相关......
采用TG-DTG技术对镁钙砂细粉的碳酸化反应特征进行研究,以阐明镁钙砂碳酸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镁钙砂在碳酸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是其中......
以w(CaO)为55%的镁钙砂细粉为原料、ZrO2为添加剂,在1550℃温度下烧结5h制备镁钙试样,研究了添加ZrO2对镁钙试样物相组成、显微结......
加入一定量TiO2后,能够促进镁钙砂的烧结,使试样体积收缩,气孔变小,材料更加致密,从而提高了镁钙砂试样的抗水化性能。另外对材料的烧结......
采用TG—DTG技术,用多重升温速率方法,计算了镁钙砂颗粒表面碳酸化和水化碳酸化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并对经碳酸化和水化碳酸化表......
以天然白云石为原料,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镁钙砂。将白云石破碎,在850℃煅烧,消化、烘干、压制成块体,再于1 650℃煅烧,制得镁钙砂......
采用MgO碳热还原和扩散氧化法在镁钙砂表面沉积MgO涂层,研究了MgO涂层的沉积动力学、微观形貌、生长机制以及涂层厚度对镁钙砂抗水......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镁钙质耐火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镁钙材料存在最大的问题为镁钙砂的烧结和游离氧化钙的水化。同时,随着多年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理方法应用到材料科学领域,本文以天然白云石制备镁钙砂为列,阐述了差热分析、X衍射分析等现代物......
对合成MgO-CaO砂表面进行了碳酸化处理的研究,并系统地探讨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处理时间为60min,温度为700℃、水蒸气温度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