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麝相关论文
麝香是鹿科动物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林麝(M·berezovskii)、马麝(M.sifani-cus)雄体香腺囊分泌物。由于其芳香气味和具有......
欲为确定哺乳期与哺乳期后雌麝、仔麝适宜饲养水平提供基础资料与参数,用6头3岁头胎雌麝及其所生仔麝(均为单胎,3♂、3♀)进行了试验。......
【目的】为了解马麝朊蛋白基因结构特征和其细胞型朊蛋白的性质,以填补国内外对马麝朊蛋白基因研究的空白,并为进一步研究马麝朊蛋......
本文就马麝普通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有关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的系列研究,其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学和病原学研究、药敏试验以及......
贺兰山林区是一个孤立的“林岛”,区内马麝总数量估计为 1 83~ 2 2 7头 ,主要零星地分布于陡坡林中 ,已处于濒危状态。1 980年以前......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的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进行了行为取样.......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
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对46只圈养马麝进行扫描取样观察,记录其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4种行为,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贺兰山的马麝Moschus sifanicus种群,2014—2016年秋季,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贺兰山马麝的秋季生境选择进行......
1 试验区概况1993~1997年兴隆山保护区内马麝种群保持在5000~6000头,大部分地段达到或超过其食物容纳量,出现了种群自然衰退迹象。为了......
通过综合分析封山育林的生态功效与麝资源锐减的原因,阐述封山育林在马麝物种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封山育林有......
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了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非交配季节(8—10月)行为特征的性别间差异,并探讨了行为模式的变化......
从出现流涎,咀嚼时口角有白色泡沫状口水流出的马麝中随意地选择6只,分为3组,每组2只,分别定为Ⅰ组、Ⅱ组、Ⅲ组,分圈饲喂,饲料质......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坐落于榆中县西南隅,距省会兰州45公里,区内优势......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 3 0 0 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 ,约为 3 0~ 50头 /km2 ,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 ,种群......
根据1996~1999年、2003年4年8次固定样地调查,以马麝种群密度为指标对兴隆山马麝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不同,种......
为了提高马麝驯养效果,在分析小群混养传统方法的经验和缺陷的基础上,结合马麝生活习性分析,创立小分群圈舍结合驯养法,改进驯养设......
采用病毒、真菌、细菌学及血清学等检验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马麝以出血性肺炎或纤维素性-化脓坏死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
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所有事件综合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的卧息等行为型进行了取样记录,比较分析了雌雄个体在非交......
2001年1月,对46只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记录了四种行为状态,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静卧.区分性别和年龄组,比较各组在发情后......
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人工驯养场马麝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自然概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调查、既往流行病学统计、临床症状......
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养麝场的马麝3项临床指标、6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成麝体温为......
检测了马麝主要树叶饲料和健康马麝全血、被毛中6种微量元素(Cu、Mn、Fe、Zn、Mo、Se )及2种常量元素(Ca、Mg)的含量,并与当地健康......
【正】麝鼠香是继四大名香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之后研制出的新的天然动物香料资源。天然动物香料资源极为稀少,数量极为......
2000-2004年以来,甘肃省某马麝驯养场的马麝患病,根据疾病发生情况,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马麝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采取......
利用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头骨度量的28项指标,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判别函数,为保护其种群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马麝的全血中提取基因组总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细胞型朊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MD 18-T载体.序列分析表明......
由于受饲喂制度、圈养活动场面积及环境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甘肃兴隆山麝场的圈养马麝有刻板行为发育。每次行为取样持续时间为5min......
为了解雌性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行为特征,于2002—2003年在甘肃省兴隆山麝场采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连续记录结合的方法,......
2014—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对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sifanicus)的冬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生境选择数......
2014—2016年春季,在贺兰山马麝活动比较频繁的12条沟段对马麝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马麝春季利用样方164个,对照样方77个。......
利用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头骨度量的28项指标,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其头骨的性别判别函数,判定标本的性别归属,同时采用单变量......
马麝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动物,是古北界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为保护物种多样性,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
马麝(Moschus chrysogoster)属麝科、麝属,是麝属动物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国内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原山地,如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属偶蹄目、麝科、麝属.在所有麝属动物中体型最大;两性均无角,雄性上犬齿发达或獠牙状,露出唇外;全身......
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
2000年6月~2001年2月,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性活跃程度不同的雌麝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对圈养环境的敏感度及育幼投资的不同......
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雌性野捕马麝及圈养繁殖马麝的行为进行了取样,比......
甘肃兴隆山马麝养殖场从1996~2006年11a间,用人工活体取香方法,对143头马麝进行430次取香,成功429次,占99.77%,取香3855.4g,麝均3次,取香22.96g......
为了解马麝朊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其细胞型朊蛋白的性质,应用分子克隆和DNA重组技术进行了马麝朊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原......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分娩从5月开始产仔,分娩季节(75%的分娩累计完成时间)长27天,平均分娩日期为5月31日±1......
<正> 要想精确地调查林栖有蹄类的种群数密度是极端困难的。有时,即使想得到一个相对密度的指数也并不容易。Neff(1968)在J.Wildl.......
本研究于2006~2007年的冬季(11月~12月)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计测了马麝冬季生境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方面的特征,并比较了其......
通过2012—2014年对内蒙古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生存现状的调查,目前贺兰山仍有马麝的分布,但生活习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存现状......
马麝(Moschus sifanicus),属偶蹄目、反会亚目、麝科、麝属,为西北、西南高地型物种。自2002年11月起,马麝已升为我国重点保护野生......
根据已报道的偶蹄目动物并参照人和狗SRY基因碱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以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及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