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成因相关论文
本文分以下几部分:一、引言,说明确定黄土高原自然界限的重要性;二、学者间对黄土高原范围的划分,有从地理学角度的划分,也有从地......
<正> 黄土地因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迄今尚无定论。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焦点始终是水成和风成之争。笔者认为,讨论的范围,应包括......
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一列车头印着“LI Hau Fen”字样的蒸汽机火车徐徐进站。这列火车纪念的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他就......
汉中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位于秦岭南麓,河网密集,土地肥沃。其温湿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本地区成为了人类定居和生产......
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1833年5月5日~1905年10月6日)是外国地质学家中,对早期中国地质学有重要贡......
了解黄土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有助于深入研究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基于阜新—朝阳高速公路工程,对沿线黄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勘察,综......
通过对关中东部渭河以南地区黄土地层及其厚度的调查研究,以及对试验场地黄土粒度的分析,结合对渭河北岸大荔沙苑地貌形态及风向的研......
<正>近年陆续出版的黄土学新著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为《黄土地质学》,2005年由香港考古学会出版,长安大学教授孙建中编著,......
通过对巧家盆地地区金沙江左岸阶地上的厚层黄土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了系统采样和粒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黄土的粒度组成较为一致......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回顾过去,中国黄土成因经历了从“水成”到“风成”这样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