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儿童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干扰素β-1b(Betaseron)在儿童多发性硬化(MS)中应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初步分析其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例确诊儿童MS的患者予以干扰素β-1b皮下注射治疗,用药剂量均从62.5ug起,每周加量1次,于34周达到推荐剂量.于用药后第1、3、6、9、12个月随访,监测患儿复发次数及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量表(EDSS)评分评价疗效,通过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指标及不良反应综合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1)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均为复发-缓解型,平均起病年龄9.9岁(4岁10个月~12岁8个月),平均用药年龄12.5岁(9岁8月~16岁6月),用药时平均病程2.6年(3月~9年).3例>10岁的患儿均在第四周后予250u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2例<10岁患儿在第三周后与187.5u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2)5例平均随访9.5个月(6月~13个月),用药前复发次数平均3次(2-5次),用药后至今均未复发;用药前、用药后半年E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均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1例用药年龄9岁8月的男孩在第6月、8月复查谷丙转氨酶均轻度升高,52~62IU/L,余4例检测结果均正常,3例用药初期有流感样症状,4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5例均未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结论:干扰素在儿童MS患者中应用,平均随访9.5个月,能减少复发次数.常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及注射部位疼痛,小年龄患儿有转氨酶升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对20例临床诊断MLC患儿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及自然病程的随访研究,明确基因诊断、为患儿家庭进行准确的遗传咨询以及为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打下基础;了解病情发生发展与转归等临床特点,深入探讨基因型-表型关系,为这类患儿的准确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周围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方法首先进行MLC1突变的检测,对没有发现MLC1突变的患儿再进一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自噬在VW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临床随访分析28例基因确诊的VWM患儿病程中发作性加重的临床特点;2.UPR通路的检测:将EIF2B3野生型与突变型p.1346T基因转染人少突胶质细胞系(M03.13 cell lines),检测ER应激前及应激后2,4,8,24,48和72小时未折叠蛋白反应(UPR)通路上各分子指标的变化以及细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CMD1A)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为患者的确诊、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打下基础.方法:收集并分析43例临床诊断为MDC1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部分先证者进行肌活检,采用特异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染色,包括merosin抗体、抗a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糖链抗体ⅡH6、抗b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抗体及抗肌萎缩蛋白C末端(Dys-C)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