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中受集中荷载的简支钢梁整体稳定性的分析

来源 :第27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的承载能力取决于材料属性和梁的整体稳定性.本文在保证梁强度与刚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工字钢梁截面尺寸,计算相应的临界荷载,讨论截面尺寸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验算改变尺寸后的腹板翼缘局部稳定性,确定截面修改范围.经分析得,修改钢梁尺寸往往会增加自重,而改变截面形式,可以在不用增加自重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稳定性,并且增加材料强度的利用率.
其他文献
人致激励造成大跨柔性楼板的竖向振动会影响使用者舒适度.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作为被动调谐减振装置风振和地震中的减振(震)效果已经得到实际验证,在人致激励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针对一安装分布式TMD的大跨钢结构楼板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实测分析.通过环境激励对楼板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模拟各种使用工况下楼板减振前后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MD对人致激励也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平均峰值减振率
为了研究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设计制作了4个试件,进行了快速动力加载试验,对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基于对试件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特征的研究,并考虑加载动力效应,提出了试验试件的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及恢复力模型,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从开始加载到最终发生破坏可分成四个阶段:开裂、屈服、极限、破坏.试件从屈服阶段开始,随着
在分布式连接全装配RC楼盖(DCNPD)中,板与板之间和梁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以提高楼盖的竖向承载力和平面内刚度.为研究DCNPD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在试验基础上进行了DCNPD横板向弯曲刚度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DCNPD的竖向承载能力略小于现浇楼盖,远大于不加连接件的装配式楼盖,验证了DCNPD板缝构造横板向传力的有效性;建立了DCNPD横板向弯曲刚度简化分析模型,基于等效梁模型理论提
雷诺数效应一直是建筑结构抗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近年来,造型独特的大跨度曲面屋盖结构不断涌现,随着屋盖跨度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的不断轻型化,抗风设计要求更为精细化,曲面屋盖结构的雷诺数效应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由于曲面屋盖结构雷诺数效应问题,使这类结构的气动特性随着结构自身形状的变化将受到很大影响.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两种典型曲面屋盖结构的雷诺数效应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涉及的
以某市“金科·廊桥水乡”6号楼为例,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对该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检验其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和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调整后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在超限建筑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为探讨钢筋混凝土梁粘结破坏特性,在ANSYS中建立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发现使用拉拔试验得到的粘结滑移本构不适用于梁式试件,试验梁的抗弯刚度与粘结滑移曲线的粘结刚度有关,粘结刚度越大,试验梁的抗弯刚度越大.提出了一种粘结滑移本构修正方法,该本构适用于梁式试验,并且得到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随着有限元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分析方法在结构工程抗震性能评估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框架结构非线性抗震分析中,其梁、柱构件的分析已由传统的杆单元发展成纤维梁柱单元,但一直未考虑梁柱节点区的建模,通常对其作简单的刚接处理,忽略了梁柱节点尺寸、节点核心区配筋情况、节点剪切变形、梁纵筋粘结滑移以及预应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值模拟结
传统U形加劲板屈曲分析方法大多基于瑞利-里兹法,需选择合适的位移函数来满足边界条件,限制了应用范围.本文基于能量泛函分析的变分渐近法,将原U形加劲板分解为代表结构单元的本构建模和沿参考面的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本构建模可为几何非线性分析提供必要的有效刚度.通过U形加劲金属板线性屈曲荷载和屈曲模态算例分析表明:构建的多尺度模型预测的屈曲模态和屈曲载荷与三维有限元结果较为契合;由于构建模型为等效单层板模
在工程实际中,确定结构物的荷载时程是结构设计和结构安全性评估的第一步.考虑实际工程的环境复杂性和受载随机性,荷载时程往往没法通过直接测量得到.通过结构响应反演识别荷载时程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逐步优化算法的荷载反演方法.在使用Newmark-β法离散求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两个相邻时间点建立目标函数,逐步识别一系列时间点上的荷载.算例研究表明,即使在5%的噪声干扰下,该方法仍能很好地
薄壁圆钢管混凝土具有焊接方便、安装快速、节省材料及成本等优势,但现有钢管混凝土规范为保证局部稳定的要求,限定了圆钢管混凝土径厚比在135×(235/fy)以内,套箍指标范围为0.5~2.0,当薄壁圆钢管混凝土的径厚比大于135×(235/fy)或套箍指标在0.5以内,没有相关的规范提供参考.为对薄壁圆钢管混凝土径厚比或套箍指标超出规范要求的情况提供计算参考,本文结合圆钢管混凝土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