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中国乡村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系统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乡村治理的目标、步骤、办法、方针,全面阐述了以乡村基层行政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乡村治理的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文章认为,60年来,中国乡村治理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程度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水平。总的看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正确的,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乡村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农村治理还必须正确地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不断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其他文献
从1949年10月1日建国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作为一个新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外交上始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回顾分析了外交问题处理,以及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行,并从中国外交战略角度分析了中国道路发展历程。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所一贯倡导的外交政策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提出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新中国政府面对来自超级大国的巨大压力,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8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老一辈革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辉煌的道路.回顾这个波澜壮阔的历程时,可以看到,外交战略的演变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面开弓”、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至80年代“全方位”,中国的外交战略大体上十年一变,经历了四个阶段.本文拟对这四个阶段的演变进行回顾,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对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回顾,可以看到,毛泽东、
在本文中笔者讨论了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其人民在近年的发展中传承了悠久文明的国家,在双边关系及其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中是作为互相竞争的霸权国迅速崛起还是代表了当今世界上寻求合作平等、自主自决结构的新生力量。中印两国作为“新型经济体”吸引了西方媒体的大量注意力。这一现象似乎把他们推向了浪尖,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亚洲,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印度和中国是同巴西甚至南非一同崛起的新型重要力量。在经过欧洲殖民主义导
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已经就中国历史的主要研究阶段进行了论述.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当代中国史论坛上,笔者就这个课题进行过提纲论述.笔者希望延续这个课题并简要介绍近10年(1999-2009年)来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改革进程所进行的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和21世纪初,由于中国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政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俄罗斯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兴趣明显增加.就此课题出版了7
众所周知,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不仅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在国外学术界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现代中国学。而30年前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出现的变化,为这门学科注入巨大能量,使该学科发展成引人注目的显学。在国外中国学的研究中,国外中国学界的“中国观”令人关注,因为该问题不仅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连在一起,与国外对中国事务的研究和理解连在一起,与中国的海外形象和各
从1949年到2009年,中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奋斗了60年,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初步工业化、现代化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经历了诸多变迁与曲折,但是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始终不渝;各级规划、计划存在着分歧,但是追求工业化、现代化的方向是一致的.60年来,中国从本国国情出发,走了一条有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一、以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
任何社会在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变迁.自政党政治产生以来,社会的变迁便离不开代表一定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的主导.到200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整整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从执政的角度说,这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的60年.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执政成效,使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
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考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与传统上用教育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不同,本文还原和拓展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将教育、健康和生育视为人力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中国前30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寻找到一条依靠劳动密集投入的路径,保障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人口的死亡率和生育率。用最低的成本启动人力资本内生改善的机制是“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使得中国在改革开放前
相比较于旧中国的官僚垄断金融体制,20世纪50年代中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主要是政治的因素使然,是政权更替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中国金融业曾有多种不同的产权制度:(1)原国家资本、官僚资本金融机构,绝大部分已经停止经营性活动,并且很快被接管、清理;作为旧中国金融垄断体系的主体,从此不复存在,但是相关的人员、资产,为新中国的国家金融机构所吸纳、利用。(2)新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