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对河流物质搬运的长期影响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产生了近六万个滑坡,大多数滑坡物质至今还停留在震区的山坡和谷地。通过对岷江、沱江、涪江三大河流16个站点地震前后悬浮物通量的比较,利用卫星影像图绘制了滑坡地图,计算得到滑坡物质的体积,并评估了2008年汶川地震对河流输沙量的控制过程和可能的影响时间。结果表明,相对于地震前,三条河流的输沙量增加了3-7倍。根据2008-2012年期间三条河流的年平均输沙速率,发现由滑坡产生的泥沙将在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停留数十到数百年,仅仅清空<25mm细颗粒即需要33±24年,粗颗粒将持续千年以上。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流域里滑坡泥沙的滞留时间差别很大,从几年到数百年,离断裂带越近、河流特大径流越少的流域,泥沙的滞留时间越长。综合其他地区地震产生滑坡物质输移的时间和气候条件表明,滑坡物质在流域的滞留时间,不但取决于流域内滑坡数量,还与每年高强度的径流天数紧密相关。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流-固耦合减振器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减振器叠加阀片弯曲刚度的问题。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叠加阀片弯曲刚度,在求解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叠加阀片之间的接触问题。通过求解所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获得减振器在不同速度下的油液的压力差-流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液压相关公式求解减振器速度特性曲线。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转台转动对偏心入口油腔承载性能的影响。选取应用于大型重载液体静压转台中的偏心入口油腔为计算模型,转台最大速度取24m/s 。静态下,比较了同等条件下中心入口油腔和偏心入口油腔的油腔压强,发现中心入口油腔压强值高于偏心入口油腔;在转台转动情况下,壁面运动会减弱油腔入口喷射影响,降低油腔中压强,对偏心入口油腔中不同截面的压强分布曲线影响程度不同;在与壁面运动方向平行的截面中,
声波的直接数值模拟对数值格式的色散、耗散特性提出了严格要求。基于描述声波的线性双曲方程,运用本征值方法分析了高阶Nodal间断有限元半离散格式的色散、耗散特性。结果发现,对于任意给定的m阶多项式基函数,数值波解有m+1个值,但仅有一个值能够精确的表示对应微分方程的物理波传播方式,其余的都是寄生波,且两种波型的传播方向相反。通过与Tam的DRP 格式和Lele的六阶紧致格式进行比较发现,在相同的计算
在时空二阶精度的隐式迭代NND算法的基础上,吸收隐式Beam-Warming格式、隐式单/双时间步法的优点,参考Hsu和Jameson发展的ADI-BDF显隐混合格式,提出用双时间步法增强隐式迭代NND算法的思路,以兼顾非定常计算的时间精度和效率。典型算例考核表明,改进后的隐式迭代NND算法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适合于非定常流动的计算研究。并运用该算法,针对细长体非对称涡流诱导的自激锥转运动、细长方
采用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分叉理论,耦合求解非定常Navier-Stokes 程和俯仰运动方程,研究了再入飞行器单自由度俯仰运动失稳问题.研究表明,航天飞行器再入时,如果仅有一个配平攻角,随马赫数降低,其配平攻角处的俯仰姿态动态失稳一般对应于Hopf 分叉.作为验证实例,数值模拟了一个球冠倒锥飞船返回舱外形和一个平头有翼双锥外形的俯仰动态失稳现象,结果表明,该返回舱再入时随马赫数降低,发生超临界Hop
飞行器舵面偏转一般有脉冲型、阶跃型、谐波型等三种类型。在舵面操纵作用下,飞行器存在动态响应过程。而当前的舵面操纵特性研究,一般忽略该过程,仅考虑不同舵面偏转角下的力矩特性,以分析舵面反效、操纵效率等静态特性。针对隐身性能好的方形截面飞行器,发展了能模拟多个舵面不同偏转、舵面与弹体相对运动及弹体动态响应的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和动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方形截面飞行器在三种典型舵面操纵下的非定常气动力演化规
推力转向喷流与高速主流干扰流场较为复杂,合适的湍流模拟方法是计算研究的关键之一。采用一种基于分区混合和基于湍流尺度混合的双重RANS/LES混合计算模型,研究了壁面影响修正、网格拉伸修正和过渡函数等。针对简化飞机模型推力矢量尾喷流与主流干扰产生的复杂流场,数值研究了推力矢量尾喷流与高速主流的干扰效应,系统分析了来流马赫数、攻角、喷管偏转角、喷流马赫数等参数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相应的流
把无网格算法发展用于求解涉及动边界的非定常粘性流动问题。在处理粘性流动的布点问题时,通过在远离物面的的区域采用传统的各向同性点云,而在物面附近引入各向异性点云,从而在保证物面法线方向布点较密以准确模拟边界层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布点总量,减少了计算时间。对于动边界问题,本文在上述方法获得的初始布点的基础上,采用基于Delaunay图映射的点云运动处理技术,快速得到物体运动每一时刻流场求解所需点云。在所
金塔南山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阿拉善块体的边界断裂之一,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考察和差分GPS测量,对位于金塔南山断裂东端、卫星影像上新发现的的疑似断层进行野外落实,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金塔南山断裂东端发育整体走向与金塔南山-合黎山走向近垂直的正断层系,由7条近平行的正断层组成,长度从不足1km至6km。晚第四纪以来,该断层系具有持续的正断活动,冲沟沟床内发育高约20cm的新陡坎;形成于晚
海原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陆内主干活动断裂带,从广义上讲,其西起哈拉湖,向东经祁连、冷龙岭、天祝、景泰、哈思山、海原,止于六盘山,全长近1000km,并分为多个活动性不同的段落。对海原断裂中段的红疙瘩点进行了详细考察。为了得到可靠的滑动速率,首先使用长距地基LiDAR对该研究点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得到全区高密度的点云数据。另外,采用小型无人飞行器(sUAV)对研究区进行航拍,并将300余张航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