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IC NANOPARTICLES BASED MICROFLUIDIC CHIP COMBINED WITH ELECTROTHERMAL VAPORIZATION - INDUCTIVE

来源 :BCEIA2011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头孢噻吩(C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CPT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通过体系热力学参数推出其作用力类型。根据F(Φ)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了体系中给体与受体的结合距离,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CPT与BSA作用前后白蛋白的构型变化
通过对四个厂家8个批次的广东凉茶颗粒样品的荧光光谱测定,对其图谱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取图谱特征信息最大激发波长(λex)、最大发射波长(λem)及其最大荧光强度(Iex和Iem),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凉茶颗粒的荧光特征峰峰位和峰强有较大差异,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差异则较小;利用判别分析法实现了不同厂家的凉茶颗粒的鉴别.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利用荧光和红外光谱对压力诱导BSA保护的金纳米簇(AuNCs@BSA)的荧光增强和相应的蛋白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力诱导的AuNCs@BSA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金纳米簇表面配体蛋白的构象变化所引起。随着压力的升高,BSA中包埋于蛋白内部的a-螺旋结构含量减小,在金纳米簇表面,以一种更加柔性的构象存在。
由稀土配合物Eu(TTA) 2AA-phen作为唯一单体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稀土高分子荧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证明稀土配合物的确形成了聚合物,研究其发光性质及其荧光强度变化机理。
可升华型稀土配合物荧光材料Tb(TEA)4Cl3采用乙酰水杨酸(aspirin)作为初始配体,无水乙醇为溶剂,三乙胺(TEA)作为碱和第二配体使用,加入一定量乙醚后发现有产物生成。作为对比,同时通过蒸发部分溶剂合成了新型稀土配合物Tb(aspirin)3(TEA)x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除了含有乙酰水杨酸配体,还有少量三乙胺作为配体。这说明了乙酰水杨酸和三乙胺在无水乙醇溶剂中都能够和T
会议
以4-卤代苯甲酸(4-FBA,4-ClBA)为配体制备了耐高温型的稀土配合物Tb(4-FBA)3·2H2O,Tb(4-ClBA)3·3H2O,通过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紫外吸收光谱表明相同摩尔浓度下Tb(4-ClBA)3·3H2O紫外吸收能力较强.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配合物Tb(4-ClBA)3·3H2O的荧光强度是Tb(4-FBA)3·2H2O的1.5倍.通过热重分析(TG)及100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