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2感染SPF昆明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将27只六周龄SPF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组12只、一次性攻毒组12只、连续攻毒组3只.阴性对照组和连续攻毒组于第0天分别接种1640培养液1ml和PCV2细胞培养毒1ml(TCID50=107/ml),连续攻毒组应用相同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方式于第0、7、14、28、35天进行PCV2接种.阴性对照组和一次性攻毒组分别在接种后7、14、28和42天处死,连续攻毒组在首次接种后42天处死.试验过程中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生活状态并在处死前进行体重测量.脱颈椎法分批处死小鼠并采集心、肝、脾、肺、肾、胸腺、淋巴、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舌、脑等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用PCR方法对机体中PCV2病毒的分布和含量进行分析,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抗PCV2抗体水平.通过试验发现:三组试验小鼠体重均有增加,其中阴性对照组小鼠体重增长比率大于一次性攻毒组和连续攻毒组,而一次性攻毒组又明显高于连续攻毒组.PCR检测结果显示一次性攻毒组和连续攻毒组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并有其特定的转归规律,对照组体内无病毒复制.ELISA方法证实一次性攻毒组和连续攻毒组均产生抗PCV2抗体,但连续攻毒组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一次性攻毒组,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未检测到抗PCV2抗体.将采集的病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一次性攻毒组和连续攻毒组有明显的微观病理损伤,损伤最严重的器官是淋巴结,对照组未发现明显病理损伤.据此,根据攻毒组小鼠体重增长比率的差异、淋巴结内持续的病毒复制、血清PCV2抗体阳性、明显的微观病理损伤得到小鼠已经感染了PCV2的结论,并初步探讨了小鼠感染PCV2的检测标准.本试验成功建立了PCV2感染SPF昆明小鼠的动物模型,为PCV2的致病机理研究、疫苗研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根据猪瘟病毒株广东流行株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以包含E2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MD-E2为模板,扩增出含E2基因的主要抗原区域(360bp),回收PCR产物,将其克隆入pET-Trx的BamHⅠ和NheI位点间,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E2,阳性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plyS,进行原核表达.表达蛋白质有少部分是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镍离子金属整合亲合层析法对可溶部分进行纯化.结果获
应用PCR方法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253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脏和125份临床健康猪肺脏进行PCV-2和PRRSV的检测.结果,在传染性胸膜肺炎肺脏中,171份为PCV-2阳性,阳性率达67.5%;101份样品为PRRSV阳性,阳性率达40%;其中,68份样品同时检出PCV和PRRSV,共感染的阳性率达26.8%.而临床健康猪肺组织中,21份样品PCV-2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6.8%;12
构建了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的重组DNA质粒pcDNA3.1(+)-orf2,并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COS7细胞中进行了瞬时表达,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均证明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正确表达PCV2衣壳蛋白.用重组质粒pcDNA3.1(+)-orf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首免疫后7d,免疫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40%(4/10),三免后14d
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广西各地二十年(1986~2006)来,63个猪场(养殖户)的490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CSFV、PRRSV、PCV、附红细胞体、细菌等病原的检测.结果发现广西猪瘟主要发生在中小猪场,呈混合感染;断奶仔猪多发,且多与免疫抑制病混合感染,严重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通过30个CSFV流行株E2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广西CSFV流行株为基因Ⅰ、Ⅱ群,未发现基因Ⅲ群,其中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2000年才发明的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等特点,适合基层、养殖户及进出口检疫等对病原基因的快速诊断。短短几年,LAMP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SAILS、流感、乙肝等疾病的检测中.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
用氯仿对苦楝皮进行抽提,提取物分离后得到四个化合物,鉴定为:川楝素(Tcooscndanin).12去乙酰基三唇素(12-Deacetyltrichilin).苦楝萜酸甲酯(metlthy kulon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它们在苦楝皮氯仿提取物中的含量分别为4.86%,1.42%,1%和0.21%.实验证明其有效杀虫成分为苦楝素,采用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苦楝皮的粗提物和各单一
实验以人工诱导的耐药菌株和临床分离的猪源耐药大肠杆菌Fj307为主要材料,以大肠杆菌AcrAB-TolC外排系统中AcrA蛋白为干扰目标设计RNAi实验,从表观水平检测了特异性siRNA对耐药菌YD02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siRNA_164实验组使耐药菌吸光度降低到对照的1/4,差异极显著,说明siRNA_164能够造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逆转.实验使用了4个针对TolC蛋白设计合成的吲哚类外排泵抑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对湖南省9个市33个猪场的631份血清样品和126份病死猪内脏组织样品进行猪 2型链球菌血清学调查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血清中猪2型链球菌的抗体阳性率为48.0%,所调查的9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84.8%的猪场检出阳性抗体,不同日龄猪群阳性率分别为:种猪65.2%,肥猪51.3%、中猪39.8%、小猪25.2%,健康猪群与发病猪群抗体阳性率分
2007年4月,龙岩市某存栏母猪达200头的规模化猪场,保育栏仔猪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耳、鼻端、四肢及下腹部皮肤发紫.经临床剖检及病理观察大体判断为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混合感染,为进一步确诊,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分别设计了PCV2及PRRSV的扩增引物,结果从病例中扩增出相应的产物.通过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蓝耳病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结合对可能发生的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初步确诊这个猪场发生疫病流行是由猪瘟病毒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造成的.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