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技术在紫苏花色苷分离中的应用及其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苏是一种具有悠久食用历史的香料,其叶片中含有大量以丙二酰基紫苏宁和紫苏宁为代表的花色苷。多种紫苏叶花色苷B环上具有两个相邻的自由羟基,具备与金属离子和共色素结合,形成稳定性较高的超分子色素络合物的条件;丙二酰基紫苏宁的分子内共色作用可使其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为了探究经济高效分离紫苏叶花色苷的方法,得到性质更为稳定的紫苏叶花色苷产品,为紫苏等传统食品的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及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提供理论参考,从超分子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出发,通过镁离子溶液和绿原酸处理粗提后的紫苏叶花色苷,得到超分子花色苷产物,比较处理前后花色苷的得率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超分子技术处理的花色苷稳定性提高,水溶性好,在食品和饮料着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集成电路硅晶片及芯片制造中对材料表面具有原子级粗糙度、洁净度和低损伤的加工要求.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后清洗工艺中面临纳米颗粒污染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1)纳米颗粒吸附力强;(2)纳米尺度分析难度大;(3)新材料.本项目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清洗工艺中纳米颗粒运动进行实时观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颗粒与表面作用力进行分析,建立纳米颗粒
本项目以大功率LED芯片集成封装用铜质均热板为研究对象,共研究了两种封装工艺的均热板,即热扩散型均热板和压扁成型均热板:热扩散型均热板是通过两块任意长宽比的壳板通过扩散焊接形成封闭腔体,进而制造而成的均热板:压扁成型均热板则采用圆柱型热管通过压扁成形工艺进行制造.项目研究了两种均热板的稳健制造工艺,优化了其制造方法及工艺参数;研究了均热板制造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形变规律:设计了均热板专用的传热性能测
将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理论与铸渗技术相结合,实现具有冶金结合特点的铜合金表面耐磨减摩功能层改性,研究铜合金表面Ni/WC/G耐磨减摩熔渗层形成过程中预制层与基体金属液瞬时微区冶金熔合过程及物理化学变化;探讨渗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处微区冶金特性及渗层内距离界面不同位置处的微区冶金及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分析界面处主要元素Ni、Cr、Cu的互扩散特性;揭示熔渗层中微区组织结构特征及相的存在形态等与渗层的力学性能、
本项目以螺旋槽机械密封为原型,通过设计润滑介质输送系统和外磁场发生系统,建立了磁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试验装置,研究了磁流体润滑的热流体动力效应,实现了磁流体润滑膜的粘度控制,并提出了磁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控制方法.
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ω-3)是一种ω-3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凝血、防心血管病、降血脂等特殊生理功能,在保健品、食品和饲料行业均有较多的应用.产油微生物高山被孢霉是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工业化菌株,其脂质积累量可占细胞干重的50%之多,其中花生四烯酸(AA;C20:4;ω-6)可占总脂肪酸的50%,而仅可在低温下生产占总脂1.5%的EPA.
共轭亚油酸(CLA)因其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和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而引起了广泛研究。许多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都具有将亚油酸(LA)转化为CLA的能力。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的植物乳杆菌ZS2058可将LA转化为CLA,且该转化过程涉及多种中间产物,包括10-羟基-顺-9-十八碳烯酸,10-氧代-顺-12-十八碳烯酸和10-氧代-反-11-十八碳烯酸。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围绕酸奶有机酸成分展开研究,讨论鲜奶发酵前后有机酸的含量变化以及菌种对有机酸成分的影响.建立了氯甲酸甲酯衍生化分析乳制品中有机酸的方法,并应用于酸奶与鲜奶中有机酸的分析.发现鲜奶经发酵后,乳酸含量由0.147 mg/mL上升至2.614 mg/mL,游离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由49.6%上升至54.3%,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而且更易被消化利用.
肠道是植物乳酸杆菌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器官,同时也是铝的主要吸收部位,因此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对肠道屏障及肠道功能的调控作用,以解析其缓解铝毒性的具体机制。在体外肠道模型(Batch Culture Fermentation Model)中,铝暴露显著降低了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促进了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和肠杆菌的数量。
为了探索扩大生产单宁酶的更佳方案,并提高茶叶副产物茶叶梗的利用,对塔宾曲霉利用惰性载体上吸附的茶叶梗粉末固态熟料发酵生产单宁酶的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塔宾曲霉发酵茶叶梗粉末产单宁酶的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惰性载体吸附的茶叶梗的最适装瓶量为5g,最佳料水比为1∶2,外加的无机盐与碳、氮源对产单宁酶具有协同效应,甘油是惰性载体吸附茶叶梗粉末产单宁酶的最适碳源,但不同浓度甘油对产酶曲线影响不大,而
植物发酵液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清除能力,根据这一特性,探究植物发酵液对农药残留的影响。本试验以敌敌畏、毒死蝉、灭多威农药作为研究对象,以植物发酵液、洗涤剂、碳酸氢钠作为清洗剂,采用浸泡法对含有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小白菜进行清洗。利用酶抑制法进行快速检测,通过与未处理过的样品进行对比,发现植物发酵液、洗涤剂、碳酸氢钠三种因素均对酶抑制率有影响,从中筛选出最适浓度进行正交试验,利用正交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