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20例怀疑小肠疾病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腹部CT及胶囊内镜检查选择进镜方式
【机 构】
:
宁波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宁波315000
【出 处】
:
第八届浙江国际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美国胃肠病协会第二届中国学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20例怀疑小肠疾病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腹部CT及胶囊内镜检查选择进镜方式.其中经口进镜5例,经肛进镜15例。结果:20例病人中发现小肠疾病15例,检出率为75.0%,其中肠克罗恩病4例,,空回肠非特异性炎症3例,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症4例,空回肠多发溃疡1例,肠结核1例,回肠血管畸形2例,5例未发现病变,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快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图像清晰、能取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双氯芬酸钠相关小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RAS中ACE2、AngⅡ、Ang(1-7)及Mas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研究分为空白对照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是否可以在体内促进胃粘膜正常上皮间质转化,并阐述其中的机制. 方法:根据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被研究者,在被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获取其胃粘膜组
目的:构建双氯芬酸钠相关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株(IEC-6)损伤模型,观察RAS中ACE2、Ang Ⅱ、Ang(1-7)及Mas受体的表达及变化,明确其表达于IEC-6细胞中,探索NSAIDs相关小肠损伤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在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
目的:探究ACE2-Ang(1-7)-Mas轴及炎症因子在双氯芬酸钠相关IEC-6损伤中的表达变化,阐明ACE2-Ang(1-7)-Mas轴在其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确定ACE2拮抗剂DX600和A
目的 枳实(fructusaurantiiimmaturus,FAI)已被传统医学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胃肠道疾病,其水提物对胃肠道动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本文意在探讨枳实水提
目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被认为是一种微创并能维持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有效手段,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和了解.方法:回顾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比较ESD和外科手术在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 方法:检索1966年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重叠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反流性食管炎重叠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患者口服疏肝行气汤8周,计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症候评分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