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评价在一线

来源 :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技术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不等于学校教育现代化.目前的设施设备令人眼花缭乱,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够只停留在给予学生外部的刺激上,而忽视对学生对外部刺激信息的加工过程的研究和指导,忽视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指导.
其他文献
李斌先生请我谈关于教研组的话题,这大概跟我在上海做了八年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有关.同仁得知后却表示,这个话题不好说,它的空间不大,而且大家太熟了.但是,各位真的熟吗?教研组的组织属性是什么?教研组的功能应该是什么?黑格尔说过:"熟知并非真知."很多貌似熟悉的事物都逃过了理性的反思,反而成为一种障碍与麻木.对教研组的认识其实也存在很大的麻木性,发言提出了建设学科共同体的建议和措施.
何为"卓越"?百度汉语中解释为"高超出众",近义词有出色、优异、卓异、卓绝、超卓、精彩、突出;反义词是平凡、平庸、普通、低劣.追求卓越的过程其实就是拒绝平庸,走向出色,优异,创造卓绝的过程.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玉石."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一种痛苦的自我雕琢的过程,如此才能成就生命的美丽.主要就如何成为卓越的校长进行了探讨,提出包括领导能力、创新精神等在内的十几项建议。
"走课",在国内叫"走班".自200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走班制"成了热门词,走班似乎成了判别学校改革的标志.从2009年开始规划,2010年开始尝试取消行政班,推行"走班选课",取消班主任,设立导师,取消课间操,引进社会资源做戏剧……北大附中实行"走班制"的教改措施在教育界引发轩然大波,并带来了巨大争议.主要介绍了走班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
在会场完整聆听了两天,感觉过去一年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实践,已经突进了很大一步.不过,这份年度展望也许还是会把大家搞得心里有点乱:这个世界原来变成这个样子了吗?搞乱你的心,其实就是每年一度蒲公英教育智库推出"全球教育风向标"的价值——走出舒适区,才能让"学校重构"得以发生.正如每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在这样一个"折叠的时代"开这样一场"折叠的会议",组委会的设计每一届都力求让更加多元的声音交织,而大
刚才播放的几分钟的视频,展示的就是凉水井中学课堂和校园的常态情景.这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的农村学校不太一样,虽然学校是由一所曾经快要撤并的学校转变而来,现在的教学楼是简陋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老师是由代课教师组成的.但是,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教育创新,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凉水井正在变成一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未来学校,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学校教育的流程再造.
对于学校,很多人认为最令人震撼的是对高科技的运用,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学校成功的要素跟高科技没有太大关系,学校成功的要素在哪里?关键是有五把创新的钥匙,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五把钥匙.它跟科技没有任何关系,不管1年、5年,还是45年的从教经验,都应该去拥有这五把钥匙.这五把钥匙包括创新的自由、社区实践、生活体验、生命意义、公众展示等。
未来学校到底该怎么走,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在不断演变.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自我组织式学习简单有效且便于推广20年前我做过一个大家熟知的"墙洞"实验,将电脑放到墙里面,孩子们无师自通地学会浏览网页,下载,还学会了英语.我在印度各地重复这个实验30次并发现,儿童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自学上网,学习新知识,在世界各个地方都是如此.主要介绍了学习方法的未来,对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我认为课程的重构应该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开放,二是融合.开放意味着对现实生活实践的开放,意味着与互联网对接.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自身的内部逻辑体系,与生活实践脱节.今后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加大生活实践内容,关注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放还意味着与互联网全方位对接,多从网络中引入问题、资源和解决办法.课程的重构应该体现"三进"原则,即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
今天分享的是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重构.为这个话题,我做了三个基本准备:第一,教育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词义和概念,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目的和内涵是有所区别的.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互联的递进,教育的目的越来越趋同,教育内涵的差异化也越来越清晰,这也让看到了今天全球教育的各不相同,也看到了今天各位老师、各位同行的演讲中千姿百态、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必须实现
尊敬的各位朋友,当今学校正面临着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周围一切都发生着变化,关于科技的变化、职场、社会的多样性、知识的变化、生态问题、人口经济,当然还有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也带动了各种变革,在社会和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至少需要改革一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改革的驱动力是明确学习动机的需求,改善学校满意度和充实工作能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