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新的学校基因--2017全球教育年度风向标

来源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会场完整聆听了两天,感觉过去一年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实践,已经突进了很大一步.不过,这份年度展望也许还是会把大家搞得心里有点乱:这个世界原来变成这个样子了吗?搞乱你的心,其实就是每年一度蒲公英教育智库推出"全球教育风向标"的价值——走出舒适区,才能让"学校重构"得以发生.正如每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在这样一个"折叠的时代"开这样一场"折叠的会议",组委会的设计每一届都力求让更加多元的声音交织,而大家依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坐在现场,以了解的心态选择性吸收,我想这样的情景,就是中国教育面向未来最大的可能.从多元课程选择、跨文化学习、情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大家的头脑都已经被教育创新元素填满,那现在不妨跳出教育看教育,先带大家追个剧吧.(视频播放)《那年花开月正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关注过,孙俪饰演的主角是一位叫周莹的传奇女性,她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在丈夫和公公过世、家道中落的困境中只手撑天、重振了家族,成为了陕西首富,经历相当逆天.电视剧基本还原了这位女首富的人半生.[且看一段视频],分析了家校社合作的运行机制和共同体建设等内容。
考试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分层工具,学会考试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一项重要本领,今天在座的都是老师,就是因为通过师范考试,成就了教师职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只会考试就远远不够了,现在还必须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让自己和别人成为更优秀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这个角度上看,需要从学会考试向学会评价转变,考试虽一直是评价的一部分,但大家习以为常地错把考试当成了评价的全部,需要让考试归
中国学生在没有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仍然取得好成绩,背后的问题是什么,PISA测试大家非常熟悉,我以上海市的学校参加2009年拿到很多第一为例,来看一看这背后的东西.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术会议的一篇论文,分析了2009年PISA测试中学生的学业兴趣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西方国家,学业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是比较高的,比如芬兰、加拿大,基本上是兴趣越高成绩越好,成绩越好,他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大家好,我是来自日本N高等学校(以下简称"N高中")的校长奥平博一,能够应邀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参加一场关于"未来教育"主题的论坛,我非常高兴.在介绍N高中的情况之前,我想先谈谈日本教育的现状.对于未来如何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及如何发挥社会实践的功能展开讨论。
会议在设计嘉宾对话时是别有匠心的,第一位发言的阿里校长和最后一位发言人王铮校长,都属于比较稳健的体制内学校,苏伽特·米特拉教授在最中间发言,他属于比较云端的学校,也走得更远,代表自主式学习是学校的中心目标,是学生自己的事,也是终身的事.而日本的N高中和HTH学校则是走出自己独特创新的学校.这种结构几乎代表了现在全球教育在创新方面、在未来学校探索方面的整体途径.今天对话第一个环节是做自由追问。主要介
小的时候,长辈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回答是想当老师,因为母亲是老师,弟弟则想长大后继承父亲的职业.但如今,再问我们的孩子同样的问题,就会发现答案五花八门,带给很多意外惊喜.当然,也有很多家长焦虑于孩子们不知道想干什么,因为未来的世界变化太快.
演讲的题目是《学生"朋辈共同体"的故事》.大家都知道,2016年1月,有一项重要的政策受大家关注,那就是二胎政策的放开;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反对父母要二孩的新闻层出不穷.在此之前,我国推行了很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钢筋混凝土建筑"关"住了孩子,成长伙伴的缺失让孩子孤单地长大.这一时代的儿童有着依赖性强、社会适应性差、任性、缺乏同情心等特点.
李斌先生请我谈关于教研组的话题,这大概跟我在上海做了八年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有关.同仁得知后却表示,这个话题不好说,它的空间不大,而且大家太熟了.但是,各位真的熟吗?教研组的组织属性是什么?教研组的功能应该是什么?黑格尔说过:"熟知并非真知."很多貌似熟悉的事物都逃过了理性的反思,反而成为一种障碍与麻木.对教研组的认识其实也存在很大的麻木性,发言提出了建设学科共同体的建议和措施.
何为"卓越"?百度汉语中解释为"高超出众",近义词有出色、优异、卓异、卓绝、超卓、精彩、突出;反义词是平凡、平庸、普通、低劣.追求卓越的过程其实就是拒绝平庸,走向出色,优异,创造卓绝的过程.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玉石."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一种痛苦的自我雕琢的过程,如此才能成就生命的美丽.主要就如何成为卓越的校长进行了探讨,提出包括领导能力、创新精神等在内的十几项建议。
"走课",在国内叫"走班".自200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走班制"成了热门词,走班似乎成了判别学校改革的标志.从2009年开始规划,2010年开始尝试取消行政班,推行"走班选课",取消班主任,设立导师,取消课间操,引进社会资源做戏剧……北大附中实行"走班制"的教改措施在教育界引发轩然大波,并带来了巨大争议.主要介绍了走班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