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洞穴化学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来源 :全国第二十届洞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_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喀斯特地貌面积广大,其中洞穴密布.洞穴沉积物对环境变迁特别是气候条件变化的敏感性而保存着大量的环境信息.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洞穴沉积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近些年来喀斯特洞穴化学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位素定年、稳定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三个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1)石笋230Th/234U 定年范围距今5 万-35 万年,用来判定第四纪以来石笋形成年代及历史时期气候事件的时间节点.(2)洞穴沉积物碳、氧同位素特征用来重建古气候变化曲线及季风特征.(3)Mg、Ca、Sr、Ba 和P 等元素含量特征同样可用来重建古生态环境,环境事件等.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均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新的可靠的指标较少,今后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结合,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完善的参数体系.
其他文献
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同时三大成藏体系的源—相—位控藏特征各有差别,主要受控于川西陆相致密砂岩气区存在浮力成藏下限和油气成藏底限两个成藏边界,由此划分出自由流体动力场、局限流体动力场和束缚流体动力场三大流体动力场。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同成藏体系所处的流体动力场是变化的。通过对不同成藏体系埋藏史、烃源岩演化史、储层孔隙度演化史和构造演化之间匹配关系的研究,确定了
南黄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其大多数水域由水深小于100m 的大陆架组成。从区域构造位置上分析,南黄海地区兼跨中朝、扬子和华南3 大板块(陆块)构造单元,盆地北部以千里岩隆起带为界与苏鲁造山带相邻,南部以勿南沙隆起为界与浙闽隆起区(华夏褶皱系)相接,东部与朝鲜半岛为邻,西部以郯庐断裂为界与华北板块相接。南黄海盆地本身属于下扬子块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历了中三叠世末印支-早燕山运动期之前的海相沉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是小型富烃凹陷,郯庐断裂西支呈SN向穿越,造成目前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均与断裂构造活动有关.在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分析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对古近纪以来黄河口凹陷断裂的发育期次、组合特点、成因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新生代黄河口凹陷的断裂发育受控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构造体系域;古近纪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则导致EW向伸展伴生断裂发育,形成了伸展构造、走滑构造和走滑-伸展叠加构造样
前人研究成果已经证实,从渤海湾盆地东侧通过的郯庐走滑断裂带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油气聚集成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受海水覆盖以及早期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因素的影响,针对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内发育特征的认识还存在较多争议,这也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一步发展。而近期获得的大量高品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海域内郯庐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有了较清晰的显示,尤其是揭示了郯庐断裂带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总体上,大致可将渤海海
东部盆地是我国实现油气稳定供给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油气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随着勘探的持续深入,一些影响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也迫切需要认识研究,以期提高勘探成效,拓展勘探领域,实现东部的增储和稳定。东部盆地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及盆地形成的原型特征仍存在一定争议,直接制约了对盆地勘探潜力的认识。本文以朱夏院士的“活动论构造历史观”为指导,以构造演化研究为主线,以油气成藏效应评价为目的,对东部断陷盆地的原型
钓鱼岛隆褶带北起日本九州西北的大根岛、壹岐岛,向南经五岛列岛、我国钓鱼岛等延伸至台湾岛,其西侧以基隆-西湖断裂系与东海陆架盆地相邻,东侧以男女群岛-赤尾屿断裂系与冲绳海槽张裂带分界。目前我国对该隆褶带的研究主要依靠重磁资料、有限的地震资料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论文,诸多地质问题尚不明确。隆褶带的地质属性与构造演化,对研究东海陆架盆地尤其是西湖凹陷的构造演化,恢复凹陷早期构造格局,进一步落实凹陷资
准噶尔盆地是在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拼合增生的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叠合盆地,其大致呈三角形,受控于古亚洲洋板块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经历了多阶段不同性质的构造转化.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区,尽管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其油气资源的总体探明率仍然较低.2008 年在盆地腹部的陆东-五彩湾地区发现了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033×108m3 的克拉美丽气田,储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巴塔玛依
晚奥陶世-志留纪,扬子陆块东南缘由于湘桂等陆块逐渐拼贴,由被动边缘转化为前陆盆地,受前陆造山影响,扬子地台沉降,中上扬子地区在川中、黔中以及雪峰三大古隆起联合控制下形成台内滞流沉积环境,川东南地区沉积了一套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生气强度大且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的五峰-龙马溪组优质泥页岩。中新生代以来的持续挤压和差异隆升对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较为强烈的改造,导致页岩现今含气性较为复杂。页
通过采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山王洞洞穴冲积物,利用Mastersizer 2000对40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测试分析并计算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I)、偏度(SKI)和峰度(KG)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山王洞地下古河道沉积物优势粒级以粉砂、黏土为主,其含量占总体水平的70%以上,整个冲积剖面表现为2 套(9-1 号与40-31 号样品)由粗到细变化的砂体相互叠置和1 套(30-10
洞穴沉积物已成为研究岩溶地区过去环境变化记录的重要载体,尤其体现在高分辨率﹑短时间尺度研究上,但是,在利用洞穴沉积物进行古气候重建的过程中,有人注意到岩溶次生沉积记录与环境的不一致现象,对洞穴滴水的研究有助于对洞穴沉积物的古气候信息进行精确解译.本文选取重庆武隆芙蓉洞作为研究对象,从水化学方面分析芙蓉洞洞穴滴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洞穴上覆土壤和上方基岩是芙蓉洞洞穴滴水中物质的主要来源;各滴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