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噁嗪/含磷环氧/二氨基二苯醚三元体系固化反应及阻燃性能的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树脂(BE)二元体系和双酚A型苯并噁嗪/含磷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醚(BEO)三元体系的浇铸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其固化反应,用垂直燃烧性能测试、锥形量热测试、热重分析(TGA)、热重-红外联用(TGA-FTIR)等手段,研究了该体系的热降解和燃烧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双酚A苯并噁嗪/含磷环氧树脂(BE)体系中加入10%的4,4-二氨基二苯醚,BEO三元体系浇铸体样条通过UL-94V0级别;但在锥形量热测试中,BEO三元体系的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反而高于BE二元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炉顶设备检修需要,北营新1号高炉进行了3小时24分钟的短期休风检修工作,通过优化以往休复风操作,合理控制及调节休复风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实现复风6个小时后迅速恢复到全风工作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操作效果.
酒钢2号高炉(1000m3)停炉后对炉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对炉身冷却壁破损、炉缸炭砖侵蚀进行调查,总结钒钛矿护炉及3段17#冷却壁更换,通过调查掌握炉体破损及炉缸侵蚀的原因,查找限制高炉长寿的制约环节,总结2号高炉护炉的经验,为今后高炉设计及炉体维护提供依据.
控制合适的边缘煤气流对高炉操作和长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边缘煤气流波动的原因,介绍承钢4号高炉控制边缘煤气流所采取的多项措施,包括调整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采取低硅钛冶炼,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等等.
系统总结了承钢3号高炉闷炉、开炉的实践经验.承钢3号高炉有效容积2500m3,闷炉长达20天,通过调整优化闷炉和开炉操作制度,实现了安全闷炉、成功闷炉、顺利开炉、快速达产的目标,开炉第4天利用系数达到2.27t(m3·d)以上,达到了正常生产水平.
本文针对沙钢5800m3高炉炉顶布料系统,从物料在溜槽中的受力方程出发建立从料流阀到料面位置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炉料下料点的位置进行精确计算,得出布料落点的轨迹,结论如下:布料时,炉料随着料线的增加,落料半径逐步增大,随着档位的变大,落料半径也逐步增大。在相同的档位和料线时,矿石的落料半径比焦炭的落料半径要大。中心加焦应当密切结合实际的布料矩阵,合理的布料矩阵才能保证中心加焦的理想效果,防止
唐钢2号高炉投产11年后,进入炉役后期.通过优化操作制度、科学使用钛矿护炉、加强出渣铁作业管理、加装微型铜冷却器等措施,维持了炉况的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阐述新一代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趋势,以及PCB特性阻抗与介质层厚度、介质层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分析几种降低介电常数方法并进行综合对比,得出性价比较可行的技术路线并予以实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高对称、高枝化率的主体有机树脂,适量配合Low Dk的熔融二氧化硅,获得了性能优异的无卤Low Dk覆铜板,板材成本较低、阻燃性能达到UL V-0级,同时拥有优秀的介电性能、耐热可靠性和耐湿热性。
本文介绍了中心发展型高炉的优缺点,并对中心发展型高炉出现炉缸不活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了对炉缸不活进行处理的方法.
以有机磷单体、三聚氰胺、苯酚和甲醛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含磷氮酚醛树脂(NP-PF),通过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合成的新型含磷氮酚醛树脂固化F51环氧树脂,研究其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含磷氮酚醛树脂/环氧固化体系的玻璃化温度随磷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残炭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在新型含磷氮酚醛树脂/环氧固化体系中加入少量Al(OH)3后,其阻燃性能达到了UL94-V0级。
从聚酰亚胺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在二元酐单体中,选用最便宜的均酐PMDA,和公司自制的二种二元胺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m-BAPS和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甲酮m-BABP,进行三元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由于m-BABP系苯环之间均为醚键和羰基等柔性基团相链接的包含四个苯环的间位二胺,由此使原本更为刚性的聚酰亚胺分子链包含有多个柔性基团的链接,在不降低热塑性聚酰亚胺耐热性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