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膳食疗的实施探索慢性肝病的慢病管理建设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保健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16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应用药膳食疗治疗慢性肝病、并推广于专科慢病管理的过程进行回顾,并对获得的成效及启发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合理发扬中医治疗理念、发挥中医特色、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努力形成慢病管理品牌,以推动中医特色慢性肝病管理模式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金匮泽泻汤加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1/6小鼠,建立NAFLD小鼠模型,通过形态学判断模型的建立.模型建立后,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金匮泽泻汤加味组,通过对体质量、肝湿重、脂肪重量、肝内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检测及肝脏病理评价金匮泽泻汤加味对NAFLD的治疗效果;检测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评
薛敬东主任医师治疗原发性肝癌有独到见解,主张肝癌分期论治,肝癌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肝癌中晚期,以扶正气、调阴阳为主,适当佐以抗癌之品.同时将"治病求本,调和阴阳贯彻肝癌治疗的始终".总之,肝癌治疗要谨守病机,分期论治,辨证辨病合参.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汤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通过PDQuest8.0软件分析2-DE图谱,比较各组间蛋白表达量,然后利用质谱制作差异蛋白点的肽谱,确定各差异蛋白的种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蛋白的功能.结果:在2组凝胶中有12个蛋白质点显著差异表达,与IR组比较,中药组中表达上调有8个,下调有4个,主要涉及能
中医肝病临床辨治相对困难,运用经方若能具备"见病"的思维、把握灵活多变的"证"、使用合方以使方证对应、注重病势导邪外出,则可期简捷有效的目的.
目的:探讨临床客观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三甲医院住院并进行肝脏组织活检的468例慢乙肝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客观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的结果,分析各种临床客观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炎症活动度以G2期(70.1%)为主,G4期(4.3%)和G0期(0.0%)最少;纤维化分期以S2期(40.6%)为主,S0期(9%)和S4期(4.3
目的:探讨逍遥散辨证论治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证候疗效,为"肝主疏泄"理论提供部分临床依据.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在基础治疗和情志调护的基础上,治疗组加予逍遥散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以中医证候积分和情志量表积分为疗效指标,评价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由
目的:观察灵猫方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的数量及其TLR3和TLR9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灵猫方治疗CHB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收集的50例初治CHB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24例)和联合组(26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日,1次/天;联合组加口服灵猫方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和各中医证型与各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4例CHB患者,应用中医辅助诊疗仪进行面色、舌脉和脉象分析和临床症状,参照中医辨证标准分型;收集各临床客观理化指标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24例CHB患者中医证型以湿热中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为主;不同中医证型间的ALT、HBsAg、Fibroscan
目的:研究"肝藏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自填方式,分别调查慢乙肝失眠患者和一般失眠患者(各100例)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PSQI积分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机与肝藏魂和慢乙肝患者PSQI积分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慢乙肝失眠患者和一般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积分和总积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且
目的:统计归肝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归肝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第9版)所记载的228种归肝经中药为样本,通过Acce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肝经中药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止血药、平肝熄风药居多,共占67.1%.归肝经中药寒性占37.28%,温性占28.51%,平性占24.12%,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