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X线机输出量检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来源 :2016年北京市肿瘤放疗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10kV~100kV低能X射线输出量的测算及其质量保证的检测以期达到对病变的精确放疗和重要器官与正常组织的保护.方法 本文分两部分,一对低能X射线吸收剂量的测算;二对吸收剂量测算的质量保证的检测,即对X射线的射束质HVL、射野特性及治疗机剂量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剂量积分线性等性能的检测.①输出量的测算:每周一次使用剂量计PTW UNIDOS*E、平板电离室34013和PMMA模体2962对SRT-100 X线治疗机50kV/70kV,应用Φ5.0cm参考限束筒进行吸收剂量率的测算.剂量计及电离室经可溯源到PTB德国国家基准的PTW实验室校准,给出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N0,为5.959· 109Gy/C和50kV/70kV的能量校准因子K0分别为1.006和0.993.按公式DWM·ND,·KQ计算出水模表面的吸收剂量率DW,式中M为电离室探头在模体表面测量时,经KTP及Ps修正后的剂量计的平均显示值(div/min).②剂量重复性的检测,每周一次对50kV/70kV,使用Φ5.0cm限束筒,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每次测量3~5次,每次出束时间30秒,最大和最小值与均值的误差要求不超过±3%.③积分剂量线性的检测:每年一次对50kV/70kV,应用Φ5.0cm限束筒进行检测,出束时间依次为15秒、30秒、45秒、60秒……,测量时间-吸收剂量函数关系,拟合曲线应为一条直线,该直线到原点及各测量点结果偏差应在±2%限值区域.④半价层HVL的检测:每年一次对50kV/70kV,使用Φ5.0cm限束筒进行检测,第一测量深度定在参考深度(R100),即模体表面;第二测量深度定在R50值附近.根据在2962模体中测量的PDD曲线,可确定半值R50的PMMA模片厚度,R50确定后,则每次的测量条件应保持相同,第一测量深度读数J,与第二测量深度读数J2之比,其值变化不应大于±1%.⑤射野输出因数的测算:应用电离室剂量计和测量模体分别对50kV/70kV所应用的全部限束筒进行测量,每一个能量的所有限束筒测量的数值,均归一到该能量的Φ5.0cm限束筒,即该限束筒系数为1.000,其他各限束筒为射野输出因数.每年一次测算结果不应超出±1%.⑥深度剂量PDD的检测:测量第一点应选在模体表面,不改变任何测量条件,第二点、第三点……,在模体表面依次叠加1mm厚PMMA薄片直至10mm,之后拉开测量范围,测量间隔可增至10mm,直到最低读数小到初始值(模体表面)的10%,各点变化不应超过原始值的±1%,检查频度每年一次.⑦射野对称性的检测:取Φ10cm的限束筒,在其端面上取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其中一条直径与X射线球管轴线平行),在直径上选取距圆心为3cm的4个点,依次测量此4点的照射量率,以4点照射量率平均值同各点测量值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2%.检查频度为每月一次.结果 4次/月,间隔1周,应用Φ5.0cm限束筒,对50kV/70kV X射线吸收剂量率的测算结果相对标准值的误差分别为1.7%、1.8%、0.9%、0.3%和1.0%、1.6%、1.0%、0.7%.结论 输出量的测算与其质量保证的检测是精确放疗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探讨基于Atlas实施危及器官自动勾画时Atlas入库病例数的改变对自动勾画结果的影响情况.材料与方法 运用MIM软件(version 6.6.5)建立了4组宫颈癌Atlas库(入库病例数目分别为30、60、90、120例).随机选择Atlas库之外10例宫颈癌患者实施了其验证的评价,分别给予其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双侧股骨头)的自动勾画(Auto-Contouring, AC).由一
目的:建立直肠癌放射治疗优化参数模板库,针对不同病人基于模板库提供最优计划模板进行放射治疗自动计划设计.方法:回顾选择Eclipse计划系统直肠癌术后患者68例,处方剂量为:50Gy/25F.选取19例患者分别提取其靶区及危及器官有效特征值构成向量,并将每例患者最终优化限制条件保存为模板;其次选取15例(用于建立模板患者10例,非模板患者5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组织结构特征值构成的向量使用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EPID剂量验证的EpiBeam (DOSIsoft S.A.)软件临床应用,拟评价EPID和Arccheck系统在患者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结果的差异,从而分析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40例实施VMAT治疗的患者计划,其中头颈、胸部、腹部及盆腔各10例.通过Varian Eclipse TPS生成相应患者VMAT验证计划,采用配备非晶硅EPID的Varian Clina
目的 分析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简称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主要剂量学参数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10例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治疗流程:术前CT模拟定位、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个体化模板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粒子植入和术后即刻CT扫
目的:研究BT-125-1型125I放射性粒子剂量学特性,明确其剂量学参数,包括剂量率常数、径向剂量函数与各向异性函数。方法:预实验研究热释光探测器临床剂量学特性,包括重复性、剂量响应、能量响应和剂量率效应。采用6MV X射线、相同活度125I粒子分别照射,研究热释光探测器对6MV X射线、125I粒子照射响应重复性。采用137Cs、125I粒子、6MV X射线分别照射热释光探测器,研究热释光探测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型号的探测器在射波刀离轴比曲线数据(Off-axis ratio profiles,OAR),探讨不同探测器在射波刀数据测量中的应用.方法:(1)在射波刀6MV光子下,1000MU/min剂量率下,使用IBA二代三维蓝水箱、PTW半导体E型探头(PTW-60017)、PTW半导体SRS探头(PTW-60018)、PTW微型宝石探头(PTW-60019)以及IBA立体定向半导体探头
目的 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放射性碘-125气管支架周围的剂量学分布模型.方法 选择活度为0.3 mCi、0.4 mCi、0.S mCi、0.6 mCi、0.7 mCi、0.8 mCi、0.9 mCi、1.0 mCi的放射性碘-125粒子.用有机玻璃和固体石蜡制成实验体模,待支架固定好后,采用Philips Brilliance大孔径CT进行扫描,将扫描图像导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放射性
目的 通过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常见活度125I粒子、不同数目125I粒子链联合门静脉支架,分析其在管腔肿瘤靶区内剂量学分布特性,以剂量学参数为依据,探讨优选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材料和方法 创建1 cm×1 cm×10 cm圆柱体以模拟门静脉支架,勾画靶区之后,进行计划设计.按125I粒子链数 目的不同,将实验模拟的门静脉支架联合1、2、3条125I粒子链的放射性支架相应分为Ⅰ、Ⅱ
目的:对比CT引导辅助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可行性及剂量的准确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CT引导辅助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患者14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对比术前、
目的 目前针对不规则体表的浅表性病变,尚没有高度个体化的提高皮肤放疗剂量的等效组织补偿物,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适用于体表不规则的浅表性病变的3D打印组织补偿物.材料与方法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3D打印组织补偿物,使其内表面可紧密贴合于不规则体表.通过假人模体对该3D打印组织补偿物进行临床前评估:采集3套假人模体会阴部的CT图像(分别为不加组织补偿物、加市售等效组织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