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孤立性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 穿刺针选用美国Cook公司的20G Franseen 针和套管式自动活检枪.根据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选用何种体位、类型和型号的穿刺针.术前患者需做皮试,签同意书,查出凝血时间.将患者按要求取不同的体位躺在CT检查床上,并训练呼吸.在预定体表部位放里数条5mm间距纵形排列的导管栅,行定位扫描.然后以2mm层厚行病灶及相邻肺野扫描,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在避开肺大泡、叶间裂、大血管等前提下,选择距病灶最近的皮肤为穿刺点,用光标测出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记录体表穿刺点导管栅位置、穿刺层面以及进针角度、深度.进床到上述选定层面,打开定位灯,以其光标与上述导管栅间隙的交叉点为穿刺点,在皮肤上用龙胆紫标出,去掉导管栅.保持床位高度退出检查床到合适位置,消毒铺巾,行穿刺点局部皮下及穿刺道胸壁麻醉.在病人平静呼吸下进行穿刺.当穿刺针进到胸壁时,进床到穿刺层面扫描,及时调整穿刺针方向.嘱咐病人平静呼吸后屏气进针穿破胸膜,当穿刺针接近病灶时有阻力感.进床到穿刺层面及其相邻层面扫描,确定和调整穿刺针针尖位置.当穿刺针针尖位于靶部位时,拔去针芯,术者左手卡住穿刺针人患者皮肤处.术者右手持20ml负压的注射器,双手配合作数次穿刺并旋转呈扇形切割以达到多点穿刺的目的.持续负压下拔针,在病理科和临床医生的协助下对满意的标本进行3-4张涂片,组织块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术后常规于穿刺层面及其相邻层面扫描以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54例孤立性肺结节病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肿瘤者38例,良性病变者5例,无确切诊断11例.并发症:气胸12例(22.2%),出血5例(8.1%),咯血4例(6.5%). 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而实用的定性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肾脏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动态增强. 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52.5岁.全部患者均于术前行B超和CT检查.手术为肾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CT机使用PHILIPS Mx8000 Dual 双排螺旋CT,56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及层距
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吸烟、环境污染等引起肺癌的诸多因素不断上升,肺癌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在众多肺癌中,26~30%可以发生脑转移[1],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以神经系统为症状就诊的,无肺症状而以脑转移为并发症的肺癌极易误诊[2].回顾分析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肺癌54例影像特征,提高诊断率. 方法 1.1 一般资料:54例病例中,男,39例,女,15例.最大年龄
目的: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少见。临床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流行病学特点研究比较缺乏,影像学表现易与脑膜瘤等相混淆,误诊率高,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但二者诊断效能如何,文献中鲜有报道。基于本院临床病例数据,我们回顾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 年1 月~2015 年12月我院经病理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本组资料为57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5-69岁,平均年龄41.5岁.患者均因急腹症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29例,转移性右下腹痛37例,发热31例,恶心32例,呕吐15例;体格检查显示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39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 >12×109/L) 4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早期胃癌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早期胃癌病人26例,均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采用双源 CT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Dual energy Mono plus软件,使用不同管电压下的双能量图像(100kV/Sn 140kV)产生 40 keV、70 keV 两组单能量
目的:探讨双源CT分层测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在评估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T1期患者26例及T2-3期患者31例,采用双源 CT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Liver VNC模式,将胃癌病灶分层测量双期碘浓度,明显强化的一层规定为内层,其以外层面规定为外层,测量胃壁内层、外层、正常胃壁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期
目的:研究对比单定位像(冠状)及双定位像CT在胸部肿瘤患者胸部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双定位像在胸部肿瘤患者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收集单定位像(冠状)胸部肿瘤患者50例为对照组,双定位像胸部肿瘤患者50例为实验组,统计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病灶大小、数量、边缘及钙化等各方面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辐射剂量实验组较对组降低。 结论:双定位像胸部
目的:通过分析DR对PICC置管的监测和评估,探讨DR对于该项技术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方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前壁正中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隐静脉等) 穿刺置管, 使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在胸片上定位PICC头端位置的影像学标
会议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 )是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KIT(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1〕.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胃(60%~70%),占胃部肿瘤的1%~3%[1,2].CT在GIST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4].本文搜集了43例于我院1998年1月至2006
会议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且具有潜在恶性的胰腺肿瘤,本文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探讨MSCT对其诊断价值. 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图像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部MSCT平扫和多期增强检查.采用PHILIPS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