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料”问题的再探讨

来源 :“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关史料学和历史研究法的著作,对“史料”、“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等基本概念都未能给出确切的定义,因此在一些史学论著的史料运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不利于史学学术规范的建立。本文试图重新解释史料的概念,划清史料与非史料的界限;重新划分史料的层次,将原始史料和第一手史料区分开来,澄清一些原本模糊的基本概念,正确解释史料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利于史料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东岳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东岳大帝信仰和祭祀、泰山庙会及泰山道教音乐等项目,阐述了东岳庙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论述了当前保护东岳庙要做的几项基础工作,包括进一步扩大宣传、广泛深入研究以及登记建卡,完善档案等,同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武当山地区(是自然地理与文化地理概念,不仅是行政区划概念)既受道教文化的影响,道教诸神遍及乡村民间,其中东岳神信仰十分突出,并且具有地方特色。本文就武当山地区东岳神信仰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包括信仰的历史文化背景、信仰的文化空间、信仰包含的民间知识与活动以及吕家河村泰山庙的起源与传说四个方面。
虽然几乎所有的朝圣地点都是名胜,但这些旅行作品还是无法提供太多真正关于朝圣的信息。即使有文人朝圣者真注意到了普通的进香者,也往往会只言片语,稍加一两句评论就轻轻带过。再退一步说,就算是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碰巧是文人自己作为朝圣者一员去进香,当时的真实场景也不可避免地还是一带而过,其正文仍旧不会偏离游记的形式。本文通过描述王世贞与张岱的泰山游记的写作形式,说明了一点及其这种体裁的一般特点。
本文对东岳信仰的历史、东岳信仰的个案调查、如北京东岳庙、庙会和文化空间保护以及东岳信仰的民间化等研讨会中代表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文物不同环境的介绍,提出了对文物保护环境的控制以及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运行成本进行了计算以及控制。
本文通过对竹简文物出图后由米黄色变成了深褐色问题的分析,从有机基团的角度对竹简的变色和脱色机理进行研究,并辅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从分子水平的角度研究了脱色前后竹简中有机发色基团的变化,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方法对竹简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
本文通过四神云气图壁画材料、破坏类型、保存环境和原有保护历史的综合调查,探索其破坏原因,在现代技术和材料基础上,研究此类壁画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材料和方法,最终实施对该壁画的保护修复。
本文首先阐述了天衣无缝的修复技术在古代书画、古代纺织品、西方艺术品、油画等方面的应用,进而提出了天衣有缝的修复理念,研究表明,在纺织品文物修复上,可识别原则可以进一步地扩展到除被修复的文物本体之外,除一般人可视的修复材料种类和区域范围的可识别之外。
本文通过对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的历史进程以及现状的介绍,提出并探讨了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预防意识缺失、研究力量薄弱、科学技术不足等问题,进而对南京博物馆的工作成效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阐述。
历史学的性质问题是史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东、西方史学界曾有过长期讨论,学者们各执己见。本文就围绕历史学性质问题的主要论断一一梳理,并加以述评,进而提出自己的浅见。历史学并非科学,只是一门带有科学属性的人文学科。只有对历史学的性质定位准确了,才更有利于历史学的自身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