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中的技术创新--以上海某历史建筑保留外墙改造为例

来源 :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建成遗产保护技术研讨会2018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有部分整体保留价值较低的历史建筑往往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在其结构与功能的更新的需求下保存建筑有价值的部分并延续建筑环境原有的历史风貌.本文以上海某砖木结构体系的历史建筑为例,详细分析了创新思维的指引下,针对历史街区中部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改造,如何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在内部结构进行改造的要求下保存并修缮历史建筑外墙,对外墙脆弱的表皮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在轻烧MgO粉中引入B元素进行低温煅烧,替代重烧MgO和缓凝剂硼砂制备磷酸镁水泥,实验中在轻烧粉中分别按硼泥、硼酸和硼砂的方式引入轻烧氧化镁质量的0、0.05%、0.10%和0.15%的B元素,1200℃下保温3h,按照M/P为3、4、5,水灰比0.28制备磷酸镁水泥.结果表明在轻烧粉中引入B元素在1200℃下煅烧的氧化镁粉可以代替重烧镁制备磷酸镁水泥,其中以硼砂引入B元素的方式中氧化镁晶
为了探索氧化铝微粉对铝酸钙水泥水化物相CAH10向C3AH6转化的影响,本工作首先把Secar71水泥浆体和Secar71与CL370混合浆体(6:4)在20℃度下养护3d,以制备结晶度和晶粒大小不同的水化产物CAH10;进而在50℃下继续养护6h,研究水化产物CAH10向C3AH6的转化速度与加入氧化铝微粉的关系.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终止浆体的水化,并采用XRD和SEM分析铝酸钙水泥水化产物的物相组
讨论了1960-1970年代中国工业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此是三线建设的关键时间点.包括“山、散、洞”的“洞”技术、黄土湿陷基础处理、独立编制建筑规范及标准图.它们取得过局部工程技术的突破,也带来问题反思,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技术自立的呈现.
香山帮发源于苏州,是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帮派之一,通过营造活动和技艺传播对南京传统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工匠访谈等方法,对香山帮工匠在南京的营造活动进行分期总结,并对代表建筑的木构架构成及规模、梁架形制和轩的特色等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香山帮在南京参与营造或修复项目的木作营造技术特色.本研究将对香山帮在江南地区营造活动的研究有所补充,并对进一步探寻江南地区木构架设计
哈尔滨道外区,初始于1896年中东铁路建设时中国人的聚集区,百年沧桑,历经东北近代的国际商阜、北满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的极盛,以东北大院为母题,形塑中华巴洛克“混血”文脉.论文立足当下街区改造“存活”拐点,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从院落——街区——城市的嵌套结构,提出元胞“活性”提取技术方法,即BIM下提取不同东北大院的肌理和空间模式,解析多元空间组合发展的院落模式;提出群落“活化”组构
近代历史建筑立面受到西方建筑理念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复兴风格、折衷主义、art deco装饰风格等等.而以材料来分类,主要有清水砖墙立面、粉刷立面(包括装饰粉刷及露骨料粉刷)及石材立面,也包括少量贴面砖等做法.以上几种材料的立面表情中,无一不涉及到勾缝:清水砖墙的勾缝、水刷石的分缝,石材的粘结缝等等.勾缝的工艺处理及修复技术对立面的视觉效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反映了时代审美
德胜门箭楼位于明清北京城的北垣西侧,是北京内城九门中保存至今的两个箭楼之一.城楼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在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及民国初年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尽管经历多次修缮,今天的箭楼斗栱仍然兼有明清两朝的时代特征.德胜门箭楼作为至今保存较好的古代都城防御建筑,其斗栱做法在反映建筑的时代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对于了解明清时期中国官式建筑的特征有着很好的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
天水传统民居普遍采用的“斜梁-夯土墙”结构,以其直接的坡顶形成机制、精简的屋架构件以及相对俭省的木材耗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节用”的人居营造智慧.本文基于集中的街区调研,通过与当地抬梁式构架在“屋面设计”、“大木构件与节点工艺”、“大木材积”三个层面的对比,揭示了当地工匠利用该类结构进行本土的、适宜性建造的传统.
泉州地区的红砖古厝受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其建筑外部的镜面墙更是集装饰和施工技术于一体的绝佳作品,承载着古人对建构理念的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文章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古建筑群的修缮施工为契机,通过对建筑主体的实地测量、数据分析以及对修缮工程的跟踪记录,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镜面墙的类型和砌筑工艺进行分析,探讨闽南民居墙体施工技术与人文精神
随着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工艺传承越来越受到建筑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传统古村落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北方地区特别是太行山区现存的传统古村落,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闭塞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大梁江古村落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因此,本文以身处太行腹地的大梁江聚落为例,通过对聚落整体布局、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遗存的营建特色分析,挖掘其形成因制、文脉传承和保护价值,从而针对目前大梁江聚落现状和问题,提出保护措施.希望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