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向研究性学习转化的探究--以初中科学分科教学后《动物的行为》研究性学习为例

来源 :第二届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教版的科学教材中,《动物的行为》本来是一节相对考试来说“并不重要”的一节,但是这一节的相关内容却有着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之热情以及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潜在效果,因此笔者想将其开发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以适应当前科学分科教学后生物课时少、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放在课后的实际情况.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得非常紧凑,也获得了一定成果。实践证明,虽然在初中科学分科教学改革之后,生物的课时非常少,但如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抓住机遇开设研究性学习,并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学习过程,就可以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渝决地“享受”学习。只有让学生走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道路,才能真正带学生走向新课程,完成课程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从研学旅行和科学教育的联系和统一性角度,论述为什么要以研学旅行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希望相关机构和学校能够明确科学教育类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弥补科学教育类研学旅行的不足,开展更多科学教育类研学旅行,使其更好地发挥全面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目前对于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学旅行的内涵、价值、实施策略等方面,论述研学旅行与学科教育之间关系的文章很少.本文根据研学旅行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以从科学教育的定
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是科普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认真分析现阶段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科学规划,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建成有效的科普资源,提升科普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真正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目的.
上海天文台天文学工作站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期活动.近360名高中学生在天文学工作站进行了基础和研究课程学习,体验天文学课题研究.目前已有200余名学生完成了科学实践全过程,并提交了结题报告和答辩材料.天文学工作站的工作曾被总站评定为“优秀”,并且得到了学生正面的反馈.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天文学工作站的执行经验,包括工作站的目标设定、工作态、成果、亮点、总结与反思.以青少年为中心,开展科研训练活动
社会上针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科学普及、创新的活动,通过培训班、训练营等来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因为社会愈来愈重视青少年科学普及,这无疑是好事.但是这些活动往往是单一的、局限某个领域科普.科普应涉及各个领域,涵盖各学科知识.要提倡的是一种新的科普理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
创客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不创新,人类就不能生存、繁衍和发展;不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繁荣和昌盛.因此,创客活动应承担起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重任.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创客教育作为综合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目标和价值定位应该是多元的,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确立其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这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了,但在具备硬件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已有设备,让信息技术发挥优势高效的特点为学校教学服务,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在发展信息化上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寻求解决模式,迅速推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和创新发展.
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学生主体性发挥、概念牢固掌握方面仍有欠缺.本文主要从开放课堂、开放课程、开放课本三个视角,结合翻转课堂、融合课程、项目学习的行动研究,探索概念教学过程中引入、建立、巩固三个阶段的新策略.
在平凡的教学中,巧妙设计授课环节,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融汇学生的思维中去,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与毅力,这是物理学科对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具体表现为:学生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知识探索和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已被广泛采用,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对任务驱动理解片面、任务设定不合理、评价过于简单等.因此,本文旨在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设定、课堂实施、学习评价
科普是指面向普通民众的一种传播过程,其功能是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具备参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政策讨论的知识基础.传播科普知识更多依赖一切可用于科学普及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高中生除了依赖学校的资源外,还会更多依赖社会优质的科普资源.在此谈谈本人在导师、同学的辅助下连续两年参加FIRST国际机器人竞赛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