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树根系分泌物对微藻化感影响比较研究

来源 :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区具有丰富的微藻种类和丰度,具有较高的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猜测这种现象与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物(root exudates,REs)及其化感作用有关.以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根系水浸提液(root water extract,RW)和根际土水浸提液(rhizosphere-soil water extract,sw)对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进行实验,初步探讨红树植物REs对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RW对藻密度及生长周期的抑制作用大于SW;RW和SW均可使藻细胞产生较多油滴;5%-RW对叶绿素a含量显示较强抑制作用,而20%-SW仍含较高叶绿素a量.比较说明,RW作用较SW强,根系中含有较多的物质且大部分仍保留在根系中,并未向根际土释放,根际土中的REs量低于根系中.
其他文献
论证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过程。科学论证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表现指标,也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开展科学论证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科学本质的理解,促进科学探究的深入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诞生于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在对这些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主张或观点,这就为科学论证的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社会性科
回归全国高考以后,很多人都在研究全国高考和安徽高考的区别,有些老师研究的也十分细致,其实,我觉得安徽高考和全回归全国高考不管是在题型上、知识点的覆盖上还是在高频考点的设置上都十分相近,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也相对集中,只要能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在心中把这些高频考点内化,就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会议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不同区域的课堂联动起来,在同一时刻,同一节课,不同区域的资源不同,通过互联网技术很好的将东西部联系到一起,让不同区域的学生在课堂中同步聆听千里之外的名师课堂。线下名师微课帮助学生在课外之余高效学习,线上远程空中课堂利用实景课堂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走进化学了解化学。运用移动教学平台和现代通信技术,让有网络覆盖的与教学相关的典型工厂、企业、景点等场所的真实景观及工作动态实时传输到多个教
“有效的失败(Productive Failure)”是指学生作为问题解决的新手,在不具备解决问题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时,通过同伴合作及自身先前知识的激活,尝试解决某个问题但未能成功,虽然这种尝试表面看起来是“失败”的,但整个过程却能够增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因此称为有效失败。本文通过对比试验法进行研究,即实验班在一学期结束后与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其他班级追踪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中的概念类题目得分率
PISA 测试因其独特的第三方评价特征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参考,如何在具体的科学主题教学实践中培养PISA 科学素养能力标准,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进行PISA 测试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点。根据最新的PISA2015 科学素养测试框架,恰当分析、解释科学数据和证据,是PISA 科学素养测试的重要内容。参照PISA2015 测试报告对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现状的描述,抽提出学生在“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
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个新型气体吸收装置,并结合气体实验微型装置(mini-equipments of gas experiments)中的制气管等仪器设计了一整套微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完整显示了有关反应的现象,同时验证了反应的产物,提供了更加丰富有效的实验信息。
喹啉是典型的含氮杂环芳烃,具有较大的毒性、致畸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本研究利用填料型MFC对单一喹啉为燃料的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六个月利用喹啉和葡萄糖作混合燃料的驯化,MFC中的阳极群落发生了改变,可以利用单一喹啉进行产电,以200 mg/dm3喹啉为燃料时的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2.7 W/m3.在没有外加葡萄糖可能带来的协同共代谢作用下,利用单一喹啉做燃料时,对喹啉在MFC中的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
C02地质封存有存储容量大、时间长、可利用成熟技术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经济可靠的实用技术,是降低C02过量排放危害最为现实的对策.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研究现状,初步分析评价了我国海洋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封存的适宜性.提出了近期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应开展的工作建议,笔者提出在CO2海底封存区划和管理上,应充分论证评估封存海区的生态脆弱性和生态敏感性,避免加剧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
海岸侵蚀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人工养滩作为一个环境友好的保护、恢复和扩展海滩的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岬湾型海岸,通常因势利导的根据海岸形状通过修建人工岬头构建静态岬湾来保护海滩.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岬湾理论的沙坝-潜堤-岬头养滩模式,该模式包含了岬湾的构建、离岸潜堤、沙坝的多重保护,以及潮汐通道的预留.该养滩模式已应用于北戴河多个海滩的养滩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合沙坝-潜堤-岬头养滩模式,
海底热液活动、热液喷口环境及其相关成矿成因已成为海洋生物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台湾龟山岛附近靠近中绳海槽南端分布有多处浅水型热液喷口(<30 m),将温度和pH传感器封装集成,于2010年5月放置距离某低温热液喷口(24.83°N,121.96°E)水平10 em处进行连续87 h实时观测.通过对温度和pH原位观测数据进行Morlet复值小波变换处理,与当地潮汐记录数据比较,分析了浅水型热液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