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乳杆菌Zhang正常态和VBNC态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bai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酪乳杆Zhang(Lb.casei Zhang)在一定的逆境条件下会进入活的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且细胞内的代谢物质会发生改变以应对不利的生存环境.本试验将Lb.casei Zhang 进行活化培养后接种在MRS 诱导液中于4 ℃诱导使其进入VBNC 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Lb.caseiZhang 的正常态和VBNC 态的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采用Simca14.0 软件对正常态和VBNC 态的Lb.casei Zhang 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置换检验验证.
其他文献
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诱发的便秘,在肿瘤患者中尤为突出.由于阻断了包含5-HT 在内的神经传导过程,实现了镇痛作用,但同时却引发了肠动力障碍.5-HT 的分泌与嗜铬细胞密切相关,但肠道菌群如何参与肿瘤吗啡便秘的5-HT 调控过程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益生菌对吗啡诱导型肿瘤小鼠便秘的效果与5-HT 靶向调控新机制.
游离态亚油酸(LA)已被证实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肠道来源的一些双歧杆菌将其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的现象,被认为是一种解毒机制。因此,本文以4 个种8 株不同CLA 转化能力的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LA 暴露下的菌株生长、CLA 产生和整体代谢变化情况,旨在从代谢层面揭示LA 暴露对不同双歧杆菌产生的代谢压力,并初步探讨菌株应激反应与CLA 积累之间的联系。
发酵蔬菜在很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浆水和酸菜是中国北方著名的2 种发酵蔬菜,通过乳酸菌自然发酵而成。然而,由于它们特征细菌群落的不同而导致在酸度、口感和风味等特征方面有差异。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浆水和酸菜的细菌群落结构,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分析这2 种发酵蔬菜的菌群差异性。结果 显示: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是浆水和酸菜的主要菌门。
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筛选的高产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ns L1 为基础,通过基因组注释Lactobacillus fermentans L1 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发现该菌有丰富的参与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酶,其中油酰辅酶A 和9Z,12Z-十八碳二烯基辅酶A 参与了CLA的合成,在这2 种辅酶的
泡菜作为亚洲的一道传统小菜因微生物代谢赋予的良好风味而广受欢迎。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酵母菌,而劣质泡菜可能含有腐败和大肠杆菌等潜在致病微生物。为监测和评价泡菜缸内直接接种的发酵蔬菜安全性,本研究拟建立基于单叠氮丙啶的定量PCR 方法,对发酵剂植物乳杆菌NCU116、酵母菌和潜在致病菌进行计数。
乳饼是一种盛产于云南彝族地区的传统酸凝奶酪,其采用新鲜山羊奶为原料,经纯手工制作而成,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在云南当地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但由于山羊乳饼在原料乳选择上的特殊性,存在着膻味过重等不良风味问题,从而影响其整体的风味品质。研究表明,乳酸菌具有一定的产香抑膻效果,可以改善山羊乳制品的风味。
益生菌发酵乳因其良好的感官风味和益生特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可能会通过影响益生菌的生长和代谢谱,进而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本研究使用LC-MS 和GC-MS 代谢组学方法,于发酵结束和贮藏10 d,比较了干酪乳杆菌Zhang(LCZ)和基础发酵剂混合发酵在37 ℃和42 ℃发酵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谱。
嗜热链球菌是食品级兼性厌氧菌,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经常遭受氧化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消除乳酸菌氧化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增强SOD 表达可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利用前期构建的天然组成型启动子文库,在嗜热链球菌S-3 中异源表达干酪乳杆菌sod 基因,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近年来,乳酸菌被证明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本研究从自然发酵产品中筛选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乳酸菌菌株,研究了该菌株耐酸特性、耐胆盐特性和人工胃肠液等益生特性;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深入分析了菌株的抗氧化机制.通过过氧化氢筛选,获得的植物乳杆菌KM1 在5.0 mmol/L 的过氧化氢中存活率为78.26%,在pH 2.5 的条件下培养4 h 活菌数仍能达到(7.618±0.052)lg(CF
酸面团,俗称老面,面肥或酵子,是传统面食发酵剂,在我国东汉末期就已广泛应用于馒头、包子等发酵面食的制作,距今约有1 800 年的历史。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挖掘优良菌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山西省晋北、晋中、晋南地区采集的28 个酸面团为研究对象,按照发酵工艺的不同,将其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酸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