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的建设

来源 :2017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监测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基础,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依据,也是外部考核的支撑.本文从7个方面对高校质量保障建设的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生源与招生、学生成长、教学质量与改进、师资保障、应届毕业生跟踪、毕业生中期发展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并指明做好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应进行常态化监测,重在对数据的解读.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流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轴心"、是服务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一流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质量、国际影响力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升一流大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必须坚持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重点、以万众创新为基础,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推进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大学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政策,然后分析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一流大学治理和专业建设的经验,最后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和国际经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专业建设的对策研究,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分析美国1945年至1970年高等教育发展黄金时代的成功因素,提出中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思路,即高水平大学建设需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坚持一流标准,建设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长聘与短聘相结合的教师聘任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
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尖人才的最重要教育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提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促进思想变革,充分认识和确立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功能、新地位,形成行动指南.具体还提出若干观点和建议:突破瓶颈制约,建立科学的高校分类指导体系和管理体制;推动模式创新,根据不同规格类型人才培养客观需求;实现多元供给,真正
大学行政组织在架构上已然成为大学"行政化"的"防护服",其功能已然偏离大学组织目标,且是学术权力地位彰显受阻的主要因素之一,故有必要对大学行政组织进行再造.再造大学行政组织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典型行政模式转向学术模式,由层级管理转向扁平服务,行政权力与学术由对立转向合作.
"双一流"大学的本质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标准,特别是人才培养标准.高等学校的标准建设是一个体系,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是可以推广的.世界上并不存在西方国家主导的那些所谓具有普适意义的,甚至是唯一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中国应该建立具有自己文化意蕴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以便丰富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旨归,理性的文化选择是"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中国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世界的关键.但由于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文化依附的窘境、跨文化交流中文化霸权的困扰以及我国本土大学文化底蕴不深厚等阻抗因素的存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在保守与创新的文化选择中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在求同存异的文化选择中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在借鉴与超越的文化选择中最终实现文化自
国际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具有人才选拔自主性、办学层次高端性、学科结构适应性、培养模式优质性、学生构成国际性、评价体系优质性等特征.通过现状与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领域存在招生考试制度仍不完善、校均培养规模过大、培养层次较低、培养缺乏特色、培养模式滞后、培养国际化水平不高、评价体系落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和评价体系科学
本文选取《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与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的指标及其对应的数据,对"金砖四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进行描述性比较研究.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金砖四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综合水平.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在"金砖四国"中居于首位,在15项分指标中有8项指标排名第一,但是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互联网接入、教育系统的质量等指标上落后于其他金砖国家,未来应在保障高等教育规模基础上提升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春风中迎风起舞,理性面对办学趋同、与产业脱节、资源相对匮乏、合作育人机制有待深化等问题锐意改革.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环境、明确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国家也给予经费、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