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山东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830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荨麻疹的概念及分类,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效果,探讨了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理念、策略、药物及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诱发、加重、缓解、治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upta等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情绪因素是症状发生的“扳机点”。Harvima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与精神紧张相关,42%的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紧张,37%的患者情绪抑郁,66%的患者经历过紧张的生活事件,银屑病皮损的面积和严重程度与精神因素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1986年Farber提出心理紧张可
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湿热潜证的病理状态,而外邪的感召是始动因素。在临床前期伏邪内藏,蕴结成毒,伏于血络,而正能胜邪,邪气内藏,伏而待发:临床期(急性期或发作期)正不胜邪,触动而发;缓解期(稳定期)正能胜邪,邪气内藏,伏而待发(低水平的平衡)。这是许多银屑病(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的共有机制和/或发病基础,因此在各期病证的治疗中,把握湿热潜证的病理机转,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
介绍一例患者冯某,男,因全身起红斑、丘疹、脱屑伴痒痛4年余来诊.4年前左下腹皮肤出现瘙痒,搔抓后颜色加深.半年后右腘窝皮肤颜色变淡,呈苍白色,微痒,伴细小脱屑.3年前,右胸出现鸡蛋大小瘙痒性红斑,左侧阴囊亦出现类似损害,同时原皮损处出现红色丘疹,明显痒痛,搔抓后破溃有黄色渗液及结痂,其后出现脱屑.半年前右腋窝出现类似皮损。目前背部及双上肢有明显淡色斑分布。每年春秋季加重。曾于当地多家县级及市级医院
种痘样水疱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ydro vaceiniforme-like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HVLCTCL)是一种与EB病毒慢性活动性感染相关的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介绍一例患儿,女,5岁,免疫组化:皮损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真皮异型细胞CD3和CD8强阳性,CD45RO阳性;部分向血管性异型细胞CD30阳性,而CD4、CD20、CD79a和CD56均阴性。诊断: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food),而非免疫介导的反应则称之为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又进一步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和混合型三类,前者属于1型变态反应,常在进食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涉及了IgG、免疫复合物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常于进食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症状,这些症状可以累及皮
介绍一例患者,男,40岁,全身起丘疹、斑块20余年.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起丘疹,渐增大,后逐渐扩展至胸背部及四肢,9年前在外院组织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曾行放射治疗(具体不详),局部皮损预后形成瘢痕,但又不断有新发皮损.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胸背、上肢可见多发豆粒至鸡蛋大暗红色及黑褐色斑块,边缘轻度串珠样隆起,部分表面轻度破溃、结痂。组织病理:肿瘤与
白塞病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损害呈慢性发展和反复发作的多系统损害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性溃疡性口腔炎、生殖器溃疡、色素膜炎、皮肤血管炎、关节炎。此外还可累及心血管、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脏器。慢性发病表现在半年到21年间,先于一个部位发病,经不等时间的反复发作与缓解后,再分别于其他部位发病。一般是口腔在先,皮肤其次,眼常在后,以局部损害为主,全身性症状较轻。初发部位
蕈样肉芽肿( mycosis fungoides,MF)又名蕈样霉菌病,是起源于记忆性辅助性T细胞的低度恶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程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一般均需作活检确定。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hypopigmented mycosis fungoies,HMF),临床较少见,1978年由Smith等首先报道。HMF多见于黑人或亚洲人,儿童更易发生。临床表现可为与病例一样的单一色素减退斑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属于中医学“中药毒”的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机体禀赋不耐,药毒内侵,化为风湿热邪,外蕴肌肤腠理甚则毒扰营血,内传脏腑经络所致。本病例属紫癜型药疹,需与过敏性紫癜相鉴别。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在临床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过敏性紫癜。例如:清脾除湿饮、知柏地黄汤、归脾汤等。
介绍一例患者,男,20岁。因右侧颈部丘疹、凹陷性皮疹20年,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本病例皮损即有外生性的丘疹、结节,又有凹陷性的损害,且以凹陷性的改变为主,皮损呈群集性分布。病理上病变并不局限于真皮,可见较多与表皮相连的囊性扩张毛囊。有作者认为毛囊瘤是一组形态上与毛.囊分化周期相一致的谱系疾病,很晚期的毛囊瘤相当于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是否该病例正反映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