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调解加判决审案模式研究

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审判实例对部分调解与判决并存于一个案件的审案模式进行介绍,并对当事人合意选择纠纷模式的理论、动因进行研究,分析部分调解与部分判决并存审案的可行性,进而对实践中可能遇到法律适用问题及解决提出自己的意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收到土地补偿费之后,是否能够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特别是对农嫁女是否享有平等分配权,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由于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规定,而最高院的有关批复与答复也自相矛盾。因此,许多法院以消极司法为名将农嫁女土地征用费分配纠纷拒之门外。由此引发的涉法信访已经在整个涉农信访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个别地方甚
考察和谐社会理念提出的背景,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国家提供的司法产品与人民的司法需求相符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人民法庭这一为解决农民纠纷而设置的司法产品,如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困境,根源在于与农民的司法需求不相符。对转型社会中农民的司法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性质,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在制度上要有相应的回应和调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回应转型时期农民的司法需求,对人民法
近年来,舆论监督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孙志刚事件、嘉禾强拆事件、西安宝马彩票事件等等,都是舆论监督的成功范例,促使有关事件得到了极其有效的解决。但是,舆论如同一把双刃剑,当公众舆论被误导后,就有可能背离舆论监督的原旨,形成舆论压力,司法也面临被其支配的危险,不利于我们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因此,如何应对舆论压力对法院独立司法产生的挑战,已成为人民法院在建设社会主
当代传媒所具有的新闻监督权是宪法中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一种延伸,是以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宪法性权利,其实质是代人民群众行使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司法权的运作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司法机关及其活动必然要受到传媒的监督。如何寻求新闻监督与独立审判之间的合理界限,如何兼顾言论自由与司法公正,正确协调法院与传媒的关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正是司法永恒的主题。如何实现公正?法律界的回答是司法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公正。本文探讨的内容包括:中外国家媒体与司法关系之考察比较;二、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博弈之原因分析;三、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关系的理性视域;四、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关系的制度建构。研究认为:媒体自由与司法独立是民主与法治国家中的两种声音,共同为实现社会正义而呼喊。规范的媒体监督和真正的司法公正,不应担心另一种声音的存在。因为在民主
1999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规定“强化合议庭和法官职责,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充分发挥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在庭审过程中的指挥、协调作用”。2000年底前,对法官担任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条件和责任又作出明确规定,并建立起审判长、独任审判员的审查、考核、选任制度。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合议庭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最高法院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彻底地解决合议庭中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目标。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身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作为一名在法院审判监督庭有过实践经历的法官,对于现行立法所设置的民事抗诉监督权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有着切身的体会。笔者在本文中以公平正义理念为视角,对现行民
和谐社会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和谐的医患关系,但是我国目前却面临着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不信任局面,集中体现为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而我国尚无有效的医疗诉讼外解决制度,因此,探讨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特别是人民调解的积极作用,对解决医患矛盾,实现社会安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必要性、采取调解方式解决医疗纠纷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潮流、我国目前医疗纠
行政诉讼调解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探讨的课题,特别是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列人全国人大常务会立法规划以来,专家、学者就行政诉讼应否设立调解制度的争论愈为激烈。但是,对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设计及行政诉讼如何进行调解等方面则少有人探究。为此,笔者在充分论证应当设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就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设计与立法构想等方面发表一些思考意见,以供立法机关参考并与大家共商榷。
正当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为全国上下所关注的时候,笔者却在为诸多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调解数额的任意与畸高而忧虑,甚至联想到了一个名词:“不幸福的调解学”。赫拉克利特曾指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综观当前一些附带民事调解案例,笔者深切体味到了既成调解数额的任意漫游呈现出的表面和谐对法治所蕴含的内在和谐的潜在威胁。文章探讨的内容包括:行情不一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市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