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肌红蛋白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的研究

来源 :2010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红蛋白在肌肉组织中起储存氧的作用,在剧烈运动时把氧释放出来,以保证肌肉强烈活动时对氧的需要.因此,肌红蛋白对有氧运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肌红蛋白基因位于22q11.2-q13的染色体区域,长约10.5kb,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鉴于肌红蛋白在有氧运动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有学者对肌红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肌红蛋白基因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上,而该基因其他位点的多态性研究鲜有报道,且关于中国汉族人群该基因多态的研究极少.本文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肌红蛋白基因第2内含子Intron2 SNP/A2982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人类遗传学和体育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31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北方汉族人,男性224人,女性88人,民族均为汉族,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安徽.用EDTA抗凝真空管取肘静脉血.1.基因组DNA的获得和PCR:用Promega公司的DNA提取药盒提取全血基因组DNA.提取出的全基因组DNA完全溶于TE缓冲液后放于超低温冰箱-50℃保存,待测.采用的PCR-RFLP法,PCR引物用Primer 5.0生物软件设计.上引物:5CCAGGACCGTGTATTGA3,下引物:5CCTCCCACCAGTGTTTC3.PCR反应20ul反应体系包括:10×buffer 2ul,Mgcl2 1.5mM,dATP、dCTP、dGTP、dTTP各200uM,上下引物各0.5uM,Taq酶1U(均为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模板300ng.PCR条件为预变性95℃,5min;变性95℃,退火58℃,延伸72℃各45s,35个循环;72℃后延伸10min,4℃保存.PCR扩增在Gene Amp 2700进行(Perkin Elmer Cetus,Norwalk,CT).PCR产物用2%琼脂糖检验.2.基因型分析:使用限制性内切酶XmnI (Biolabs).反应体系是10ul,包括:XmnI 0.25ul (5U),10x NE Buffer 1ul,100x BSA 0.1ul,三蒸水1.15ul,扩增产物7.5ul,37℃酶切4小时.酶切产物用3%琼脂糖电泳,100伏,2.5小时,EB染色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上海复日)上紫外光成像.用pUC19 DNA Marker (MBI),作为长度标记判断酶切后DNA片断的长度.酶切后取3种基因型的PCR产物进行测序以验证方法的正确性.3.数据处理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受试者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x2检验其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x2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为P≤0.05,极其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结果:肌红蛋白第2内含子全长3.6kb,扩增片断长度为486bp.PCR产物经XmnI内切酶酶切消化后,出现三种类型条带:有XmnI酶切位点的纯合型AA被切为360bp和126bp两条带,没有XmnI酶切位点的纯合型GG为486bp,杂合型AG为486bp、360bp和126bp三条带.测序后得到三种基因型,即纯合型AA、纯合型GG和杂合型AG.受试者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经过x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男女间在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国北方汉族人肌红蛋白基因Intron2 A2982C基因型与欧洲人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洲人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日本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欧洲人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非洲人、日本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文献
目的:从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变化的角度,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亚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高原、亚高原训练的免疫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对国内外关于高原和亚高原训练以及关于训练对免疫机制的影响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不同低氧训练模式、不同负荷强度的高原训练两个角度分析高原、亚高原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后可
目的:研究eNOS基因的G894T和4B/4A位点、ANP基因的C-664G和T2238C位点及ET-1基因的T8000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生及其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关系.方法:Phase1:在模拟海拔4800m低氧环境中,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于低氧舱(模拟海拔4800m,FIO210.4%-10.8%,Tm 20℃-24℃,相对湿度46%-67%,气压1014hPa-1021hP
目的:通过运动观察雄性体的雌激素及受体水平,分析运动能力与脑的保护性抑制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运动组(28只)、慢性运动组(28只).慢性运动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6周,水温28±1℃,以无氧阈强度90%尾部负重游泳,每周游泳6天,休息1天,每天1次;急性运动组在此间只正常饲养.慢性运动组大鼠最后一次运动后休息2天,测定慢性运动组大鼠的乳酸无氧阈强度为体重的3.2%;正常饲养的急
目的:目前,不同运动项目采用高原或低氧训练的持续时间多为3-5周,而8周(长时间)高原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影响的研究还未见到.本研究以赛艇项目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比较研究8周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高住低练-HiLo、低住低练-LoLo)对运动员红细胞系指标、有氧代谢能力和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影响,以期寻找8周高原训练和不同模式低氧训练效果的差异,
目的:1.通过对3周高住低训(HiLo)过程中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红细胞免疫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及多次(4-5次)高原训练经历和一次高原训练经历运动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变化的差异,总结变化规律.2.探索在高住低训过程中,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和机体免疫系统变化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高住低训中红细胞免疫的研究水平,以便全面监测运动员免疫机能,为科学运用高住低训法促进运动员成绩提供帮助与参考.方法:1.研究对象
会议
目的:通过实时检测急性低氧暴露过程中运动时组织血氧饱和度动态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为科学运用低氧训练提高运动能力提供新的预测及评价指标.方法:以45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6周实验期内运动时脑氧饱和度、肌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第一周:常氧常压基础值测试,休息30 min测试安静时SpO2、HR,20 min恒定负荷(80 W,60 rpm)运动,记录每5mi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方法:102名中国北方汉族男子进行18周长跑训练。其中前2周为适应性训练;第3周开始进行每周3次5000 m匀速跑步,训练强度为95%个体通气VT时的HR (HRVT) ±3次/分;从第12周开始以105%HRVT±3次/分强度运动。测试训练前后的最大摄氧量(VO2max)、12km/h下的跑节省化(running
目的:研究耐力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NO水平、NOS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24只,均为雄性,西方膳食14周后,随机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M,N=12,14周),跑台运动组(E,N=12,14+12周)。跑台运动12周,坡度为0度,跑速13m/min,60min/time,每周5次。在造模型结束与训练结束,取动物肝脏,测定总NOS、cNOS
目的:通过建立下坡跑致大鼠骨骼肌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血清和骨骼肌IGF-Ⅰ的变化,探讨IGF-I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同时比较不同类型骨骼肌中IGF-Ⅰ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适应性跑台运动后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分笼饲养,自由饮食,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后即刻、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组、运动后1周、2周组(n=8).除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