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旅:华夏帝苑与海西花草

来源 :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在十八世纪可谓成果丰硕.具体到景观规划方面,在满清宫廷供职,兼具艺术家身份的传教士们与中国的艺术家、工匠通力合作,设计建造了巧夺天工、别具一格的建筑和景观群:圆明园.可以说,由耶稣会士们一手设计的西洋楼,宣传和介绍同样由耶稣会士们一手掌握,一直激发着中国迷和西方艺术与建筑爱好者的强烈兴趣,然而景观方面的成就却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园林艺术和植物造景却是一个颇受偏爱的研究领域,在园林艺术方面以威廉·钱伯斯爵士(Sir William Chambers)为代表,植物园林方面以耶稣会传教士为代表,并且这些传教士们与欧洲启蒙时代最为杰出的有识之士有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本文将通过一场植物之旅,对这一独特的交流往来加以研究,从另一角度再现欧亚大陆两端的花园和园林百花争艳的繁盛景象.
其他文献
清代在北京西北郊先后建造了玉泉山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和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所谓三山五园.三山五园不仅是清帝散志澄怀的皇家园林,更重要的是清帝视事之
本文以分析耕织文化的形成和农业景观的产生为前提,从解读清代皇家园林中"耕织文化"、"田园风光"最为典型的颐和园和圆明园入手,以历史图文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立
会议
北京西郊海淀镇一带土地丰美、泉水汇集,辽金以来即为游憩之地.进入清代后,从康熙帝开始,历代统治者结合水利建设,引水挖湖、建造离宫,在西郊建造了大批园林.清代著名的三山
历史名园是历史留给北京城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造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本文试图总结北京历史名园所展现的几大特点,并管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研究认为北京历史名园充分体现了人与
中西方园林艺术因其地域、文化、历史的不同,总体上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两者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中国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艺术影响的
清代三山五园不仅是北京城西郊的著名苑囿,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因此逐渐进入与清朝有宗藩关系的朝鲜王朝君臣的视野,并在使臣所撰的《燕行录》中留下大量资料.本文
朝鲜人的《燕行录》,是观察当时中国的有益史料,其中有不少畅春园的资料,尤以金昌叶的记述最为宝贵.金昌叶亲见畅春园的朴素,改变了畅春园为康熙帝享乐之地的朝鲜人传统认识,
本文通过对作为既是栖息空间又是文化政治空间的三山五园空间美学的研讨,阐释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一体的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并从三山五园建筑美学思想与设计、选址与地理
三山五园和避暑山庄分别是清代京师和地方的两大典型园林代表,而清朝作为以满族为主要统治民族的政权,受到自辽金以来以捺钵习俗为主要特征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反映在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不能有效地满足医院良好、快速发展的需求,过去在人事管理中,中国绝大多数的医院衡量员工工作的优劣主要通过绩效考核,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