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能力评估与指标本土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ang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与政府主导模式不同的新兴政策视角,社区能力理论强调区域发展的主动性与基层参与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个人与组织网络,挖掘本土资源,创造服务和产品,满足公共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基于Laverack的社区能力指标体系,本文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社区能力状况进行了系统测量,并总结了现行社区能力建设在评估指标和实践上的经验与不足。研究表明:①深圳市社区能力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并存;②现行指标体系存在维度交叉、指标水平的层级差异、本土指标欠缺及研究方法不当等诸多争议。
其他文献
高速城市化已经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城乡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探求一条城乡互惠共生的新道路。苏州地区在经历了高速城市化进程后,劳动力非农化基本完成,近年致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率先对生态功能区进行经济补偿,以期使农村既能保持田园风光和鱼米之乡的特色,又能享受到现代的城市文明,城乡二元分治的经济条件和政策体制障碍正逐步消除,城乡互惠共生、良性互动的机制开始形成,正在
依据某种需要而共同生存于利益集团的利益相关者通过联合起来形成具有强组织化特征、非政治化取向特征的“以法抗争”的集体行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民众抗争的主要形式。在具有强组织性和非政治性、强利益性和非权利性特点的民众抗争活动过程中,抗争领袖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价值实现型、利益投机型、组织委托型是当前中国民众集体行动抗争领袖的主要类型构成,在此基础上的抗争领袖生成机理研究对于准确把握民众诉求、保障
城乡结合部及其现象的存在具有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利益纠结性的特征。北京市对城乡结合部的治理经历了运动式清理、排查整治和治理发展的三个阶段。2008奥运之后,北京采取了重点村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和村庄社区化建设三种模式,实现对城乡结合部地区跨越式、渐进式和趋同式的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公共安全关乎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关乎着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关乎国家的国际形象,是社会文明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安全问题突显,并集中于食品药品安全、公民出行安全和建筑设施安全等。从社会管理的视角分析,政府监管乏力,行政化下的半市场化倒逼经营利润,行业腐败等是其主要原因。需培育和完善公民参与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的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相关领域的有效监督
文章从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创新广东省社会治理模式的整体部署设计出发,提出了社会治理模式的战略部署及主要政策措施,并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纠纷的多样性及对象的复杂化加大了人民调解的难度,现代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通过参与观察和案例分析,发现作为一种传统的非诉讼解纷机制,人民调解在社区中发挥了维护社区稳定,维持社区秩序的重要作用。但调解的效用和权威在逐步减弱、调解的专业化程度偏低以及调解的行政化色彩较浓,使人民调解存在一定的问题
立案是法院处理纠纷的第一个阶段,通过纠纷的格式化,生活世界里活生生的纠纷以案件的形式被纳入了司法程序。在纠纷转化为案件的过程中,法律空间、案由、材料、表格等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法律逻辑与生活逻辑的交织冲突也由此不断的展开。正是这些立案过程中的冲突使按照程序正义理念设计的司法程序总是面临实践的考验。
文章主要围绕关于中国和平崛起发展的道路和关于中国社会治理两个方面,论述了笔者对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看法。
农村学校的撤并与布局调整并非地方政府头脑发热,主观臆断,根本上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农村学生大量向城镇流动所致,空心村、空壳校、城镇化潮存在着前因后果关系。适时推进农村教育城镇化,可以有效化解诸多矛盾;各地的成功探索值得认真总结推广;下力气做大做好做强县城学校,又是农村教育城镇化取得实效民众得到实惠的关键的关键。
19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新兴农村经济能人迅速崛起并积极参与基层政治生活,甚至主导或主政村庄治理。一些经济能人主政后,将经济管理中的经营理念引入村庄治理领域,建构起独特的经营性治理模式。以创业发展为村庄治理的工作重心,以利益导控为村庄治理的主要方式,以务实理性为村庄治理的策略选择。经营性管理是增强村庄集体能力的一种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