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稻肥料利用率空间变异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和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2015年联合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布在江西全省1274 个试验点的水稻施肥试验数据,在ARCGIS 和地统计学模型的支持下,研究江西省水稻肥料利用率的空间差异以及不同施肥水平、地形地貌等因素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氮肥利用率总体水平高,平均达40.95%,氮肥利用率的变异系数为26.45%,说明不同试验点间氮肥利用率的有较大的空间离散度;氮肥利用率平均值最高的是鹰潭市为42.11%、最低的是萍乡市为38.04%.水稻磷肥利用率总体水平较高,平均达21.63%,各试验点磷肥利用率的变异系数为31.35%,说明磷肥利用率的空间离散度更大;磷肥利用率平均值最高的九江市为25.99%、最低的是景德镇市为18.91%.水稻钾肥利用率总体水平也较高,平均达42.96%,水稻钾肥利用率的变异系数为28.28%,说明钾肥利用率也有较大的空间离散度;钾肥利用率平均值最高的新余市为51.09%、最低的九江市为38.74%.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施肥水平、土壤类型及其肥力高低、水稻品种类型、地形地貌等是影响水稻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省域范围水稻肥料利用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研究,可为江西全省划定施肥分区、指导水稻生产中科学施肥、促进肥料利用率提高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以赣州市201户农户分化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特征和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农户资源禀赋、承包地流转特征、政策认知4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被调查的201户农户按职业、收入分化为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占比分别为5%、60.2%、34.8%;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影响纯农户转入土地的主要因素;家庭人均收入是兼业户转
本研究以万年县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和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借助平均预测误差(ME)和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两项指标对三种插值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根据结果做出精度检验排序表得出协同克里金插值法为最优插值方法.
在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用地矛盾突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受到退耕政策、城乡建设及露天采矿损毁的影响.该文选用1986、1996、2000、2004、2009、2013共6期平朔矿区TM影像解译并提取农村居民点信息,分析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缓冲区分析法研究其梯度特征并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从农村居民点乡镇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与乡镇
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潜力的内涵是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利用,其反映了以土地为载体的各种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变化发展和环境生态的协调状态.本研究基于南京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空间结构指标构建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最后利用ArcGIS10.0的地图代数功能测度南京市土地利用发展潜力,结果显示:不同等级发展潜力区分布较为平均,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对期间水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全省水田pH总体呈酸化趋势,2005~2012年江西省水田土壤pH平均值为5.1,较30年前的5.5下降了0.4.其中降幅较大的地区为鄱阳湖周边南昌市及赣南、赣西部分县区;另外,局部地区通过施草灰、石灰等措施对土壤强酸性土改造,土壤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本文分析验证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感知风险、收入、年龄、性别、学历对农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力素质、劳动力转移难易程度、感知风险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同时,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
有效的土地整理活动能大大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研究土地整理开发的空间布局规划是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深挖土地潜力。本文选取东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莞市各镇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对各镇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区,并进一步得到与东莞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优先、重点、一般、潜在的空间布局。研究结果
陆地碳循环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土壤动物在陆地最大的土壤碳库中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但长期以来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其作用过程及贡献程度仍不清楚.现代同位素技术在食物网及物质循环中的应用优势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室内微宇宙实验,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标记凋落物和模式跳虫实验种(Folsomia Candida)探索了土壤动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试验设置了三个处理:对照土壤、土壤加标记凋落物
现行各种规划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了较大困难与挑战。本文以多规合一为背景,以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域,探讨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首先从规划衔接和基本农田自身特性出发,选择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耕地坡度、耕地连片性、水利条件、交通区位条件、耕地到城镇的距离、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耕地是否在生态控制界线上等八个指标,建立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GIS 的数据分析模块获取各个指
铜是江西省农田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为减轻和控制铜对水稻生长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铜污染土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硫、硅肥配施对铜胁迫下水稻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铜污染农田,硫、硅肥配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而降低了磷素物质生产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以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与磷素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施用硫、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