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ke1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概念的初步设想,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共74节),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31例(42节)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26例(32节)给予保守治疗.采用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LBOS评估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随访观察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结果:观察组42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1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病椎高度丢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病椎高度丢失显著高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椎体的塌陷,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和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要点,旨在提高二者影像学诊断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和20例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和比较影响诊断的各种因素,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两者影像学诊断的主要因素,用统计学处理方法推导各影响因素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
Objective Explore the whole-tumor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three-time point (3TP) method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RI (DCE-MRI)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functional vascularity of macroadenoa
目的 探讨影像科急救车管理存在问题,制定规范化的急救车管理标准。方法 分析影像科急救车管理现状,应用规范化方法管理影像科急救车。结果 通过采取规范化的急救车管理方法,管理后影像科急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完备率显著改善;医护急救知识考核成绩、医护急救合作满意度显著提高;检查患者意外发生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目的 探讨光子双源CT前门控轴扫,Flash螺旋扫描;单能量与双能量扫描方式获得冠脉CTA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差异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西门子光子双源CT,对120例拟行冠脉CTA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心率稳定在65次/分左右,呼吸训练配合良好的归为Flash组;另50例心率65至85次/分的归为前门控组。另外20例随机分别进行冠状动脉SE扫描、DE扫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前评估中必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5年7月共计30例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术前常规进行普通CT及MRI检查,其中14例术前还进行了枕颈部MSCTA检查,评估骨骼畸形、椎动脉V3段走形及变异及静脉丛分布的异常;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和CT
[目的]探讨应用寰枢关节间松解,以及寰枢关节植骨融治疗上颈椎疾患短期随访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材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25例患者行后路寰枢关节间松解+270°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其中寰枢椎脱位13例,寰枢椎骨折7例,颅底凹陷5例,寰椎管狭窄4例,年龄15~72岁,平均51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通过术前、术后正、侧位X线片、CT、MRI及JOA评分、植骨融合率分析临床疗效
目的 脊索瘤90%发生于骶尾部及颅底,其余可见于颈椎、胸椎.组织学上包括三种类型:经典型、软骨样型及去分化脊索瘤.去分化脊索瘤最少见,但侵袭性最强,预后最差,占脊索瘤的5%.多发生于复发后或放疗后,原发性少见.组织学上去分化脊索瘤其去分化成分可表现为未分化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及横纹肌肉瘤等.鉴于本病较少见,我们对2009~2015年间4例去分化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
目的:通过手术的治疗,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不连围手术期护理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摘要:经过30例住院患者资料收集采用Ilizarov骨节段性延长转移术治疗胫骨缺损性骨不连的临床特点,针对患者术前准备的指导及术后常规护理、饮食指导、如何进行相应功能锻炼护理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增强患者自信心与依从性,采取心理疏导.使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并配合医师治疗.同时患者住院
目的: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足踝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足踝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于我科收治的100例足踝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44.7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方根据X线检查,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制订骨科护理路径,对100例足踝外科患者进行临
目的:介绍股薄肌游离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5月,我们采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10例.平均年龄14岁(3~32岁),男性7例,女性3例,右侧4例,左侧6例.Volkmann缺血挛缩6例,开放伤后肌肉缺损4例.均采用带皮肤的游离股薄肌移植,神经均选择骨间掌侧神经与闭孔神经前支吻合,皮瓣动脉与肱动脉端侧吻合,静脉与肱动脉伴行静脉或浅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