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评析

来源 :第一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从近来的《新闻报导》、“UNESCO世界文化遗产网站”、“中国期刊网”等处收集文献,并进一步进行整理与分析,藉由整理出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经营上困境所找出的问题及建议因应的治理方式,来归整出参与世界文化遗产制度之管理策略与经营困境,并更深刻地理解看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而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大致也在这样的潮流下进行发展。并且对中国来说,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除了经济、军事跟政治的竞争外,文化也成为另外一种竞争的场所,故中国在经济、政治跟军事等面向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重要的地位后,其所重视的就是要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所以申报“世界遗产”除了可凝聚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外,还可以让中国在文化外交的面向取得国际优势,同时有助带来大量的观光旅游人潮,直接提供经济上的利益,都是对国家发展有助的事情,也是中国积极推动“世界遗产”保存的原因。虽然近来部分地区的过度开发与过度使用,促使开始从根本上去反思“文化遗产”的本质与功用,但这样的反思仍抵挡不住持续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的浪潮。
其他文献
本次访谈组,根据学校的层次选取五所学校(一所高中、三所初中、一所小学),采取随机访谈的形式,访谈内容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状况,本人的家庭状况,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目前面临的职业压力,工作之外的阅读学习和职业培训进修,专业发展期望值及专业提升的阻力和动力,学校管理,教师之间的和谐度及凝聚力等八个方面.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目前宿迁城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的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是一所拥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校.学校请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做青年教师读书班的导师,成立"博雅读书社"。通过诵读经典书籍,把古文学习与教学相结合,从源头上去认识,解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引领着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自信地前行,通过读书浸染,改变老师们的气质,也改变了学校的精气神。
文章介绍了文化的两种形态:俗文化和雅文化,指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以俗民文化为主体,分析了文化的历史性传承和现代性发展。文化的现代性是社会的现代发展的必然,一方面是文化的内部运动的结果,另方面也是文化外部刺激所产生的。从内部看,文化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带来自身内质和机制的变化;从外部看,现代社会不同文化的并存、交流、差异和融合,刺激着文化的变异。从传统到现代,潜在地存在着一条民族文化发展的逻辑轨道。文化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差异最终体现在价值增值方式的变革。传统出版价值的实现需借助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而数字出版价值的实现则直接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流程中笔者于数字典藏领域之相关经验,分享如何透过产、官、学、研的合作出版应用数字资产,进而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陶染,举凡日、韩、新、马等国,迄今在哲学、语文、艺术、习俗等方面,仍受到中华文化的
文章对台湾“国语”和福建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闽台两省使用汉字、两岸闽南话、闽台客家话、闽台方言博物馆展品设计和制作以及两岸语言政策的比较研究。海峡两岸的"因缘"最不可改变的是先天固有的"血缘"和客观存在的"地缘";后天习得而又永久不可摆脱的是"语缘".就广义上说,语缘也属于文化缘,但是它又不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和文学艺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相比,语缘是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也是现实生活还在广泛应
近年来我国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显著的进展。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中国人精神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在国家、民族的精神和物质建设中的正能量重新得到确认,甚至掀起了“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笔者以为在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构中,还要注意如下方面:其一,要处理好中华文化“大传统”和各地域文化“小传统”的辩证关系,在体系的建构中给予地域文化“小传统”以足够的重视。其二,要避免只重视古代文化的泥古、复古偏
文章介绍了古代漳州地区民间工艺行业习俗,分析了近代台湾鹿港小木花匠团锦森兴行。总结上文的探讨,假如同意全世界华人在生活文化上的共同特征是中国式的饮食习惯、中国式家庭伦理及其延伸的人际行为准则,以及以命相风水为主体的宇宙观,则可以发现这三个特征实是与传统民间文化的追求三层面均衡和谐的观念有关,而追求二层面均衡和谐的最高目标又是要达到整体的均衡与和谐。然而这整体的均衡和谐却也正是传统中国古典文化所强调
漆画的创作实验,延续的是个人创作上传统与现代对话而来,作品形式上具有似曾相识的传统形色,而所运用的符号则是艺术理性思考的结果,所有的符号都是随意又是严谨的构成。延续前期作品关注于书法性线条的拆解与重组,漆画作品则将文人笔意的线条再精简成画面语言,经由拆解、变形、重组,试图使其回归更纯粹的美学观照。由于传统漆画家的成长,大多要经历长期学习漆工技艺等基本功,然而对一个现代画家而言,并不是要成为某一类别
如果说对中国大陆的"现代书艺"进行理论的反思时,日本"现代书道"具有极为重要参照意义的话,中国台湾地区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发展理路就更为不容忽视.特别在跨越新千年之后,在大陆的"现代书法"和"后现代书法"业已复归沉寂之后,台湾的书坛甚至是全社会对于"现代书艺"所表现的热情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台湾的当代,无疑是一种基于西方认同下的当代,甚至是一种基于对西方现代性做一定反思之后,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投以深
本文尝试由两岸文化法制中,《文物保护法》与《文化资产保存法》之沿革与法制内涵出发,探究目前两岸在古迹保存法制下所面临古迹保存的影响与议题,进而对于文化教育落实提出反思与建议。为能实质解决对文化物质之理解度,以及文化资产公有化与私人化之利益冲突,唯有从小全面地进行文化与美感教育,让人民由内在扎实的涵养对于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并能践行于行为态度上的实际作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未来在各行业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