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贫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附160例病例报道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月~1岁早产儿贫血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60例2月~1岁发生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贫血发生的类型、病因及相关因素.结果:160例早产儿中,IDA检出率86.15%(56/65),其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7例,单纯小细胞性贫血3例,单纯低色素性贫血5例,正细胞性贫血1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28.57%(6/21).33.75%(54/160)的早产儿贫血与感染相关.相同年龄段内早产儿贫血程度随其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减轻,来自城市早产儿贫血程度较来自农村者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月~1岁早产儿贫血主要由缺铁引起,若不纠正,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合并感染可使贫血加重.所有贫血早产儿均应行血清铁生化检查.本地区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早产儿应常规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贫血程度越重.加强对早产儿贫血的认识,及早发现及干预发病因素是防治早产儿贫血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假性肠梗阻(ClP)是一组由于胃肠道神经和/或肌肉病变引起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属少见病.本文就儿童慢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06年8月至2013年5月因腹胀明显就诊12例患者,女8例,男4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5岁;病程1周-3月不等(平均3.25周),符合CIP的诊断标准.治疗包括饮食(低脂、低糖和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和药物(①甲硝唑→合生元或
目的:探讨固有免疫分子DC-SlGN在小鼠胃上皮细胞表达及其干预效应,以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p感染组和DC-SlGN单抗干预组(PsL-EGFmAb),分别于建模4w,12w后处死小鼠,取病变胃组织并分离胃黏膜上皮细胞.采用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及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胃上皮细胞DC-SlGN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
目的:探索单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儿70例,年龄4-13岁,男38例,女32例,经口途径检查26例,经肛门途径检查32例,分别从两端进镜12例,在全麻下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检查阳性率82.8%,其中非特异性炎症24例,过敏性紫癜12例,克罗恩病8例,美克尔憩室8例,P-J综合征6例,无明显异常12例.结论: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患
目的:近些年来随着对儿童过敏性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生儿过敏性疾病被报道.由于新生儿免疫水平不同于儿童,新生儿过敏性疾病具有其独特方面,目前尚没有为新生儿过敏症(neonatal anaphylacsis)冠以明确的概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生儿过敏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认识该症提供依据.方法:参考32篇关于新生儿过敏性疾病文章,系统阐述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种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会议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内镜下病理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诊断是否存在提示意义.方法:收集08年1月至12年12月间在医院就诊并行消化内镜,包括电子胃镜及结肠镜的所有患儿的内镜报告及病理报告,筛选出其中病理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患儿资料,包括病史,理化及病理报告.结果:所有22例患儿中,主要以腹泻、便血、腹痛以及呕吐等非特异症状就诊,最终临床诊断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例,疑似嗜酸细胞性胃肠炎3例,寄生虫感染
目的:探讨婴幼儿食物过敏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对婴幼儿食物过敏性胃肠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2例患儿胃镜检查前常规行血常规、PT、APTT、乙肝两对半等检查;胃镜检查时取食道、胃窦粘膜和(或)病变处粘膜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可见食管黏膜白色斑点附着、"同心圆改变"、"裂隙状、皱褶样或气管样食管".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组织活检证实胃肠道一处或多处组织嗜酸细胞
目的:探讨针对survivin基因的siRNA对肿瘤细胞的效应,筛选有效的siRNA序列,为进一步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NAi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3条针对survivn基因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试剂HiperFect将其转染至人类肺腺癌A549细胞、宫颈癌Hela S3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采用SYBR Green 1荧光染料的实时定量PCR研究survivin siRN
目的:对一例表型血小板无力症(GT)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并对其母亲腹中孕23W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双针套管技术在超声引导下采集胎儿羊水和脐带血;检测患儿、患儿父母和脐血的血凝常规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ia的表达;微卫星技术确定脐血未被母体细胞污染;PCR技术扩增GPⅡb、GPⅢa所有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胎儿足月出生后检测上述指标.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C13呼气试验(13C-UBT)检测154例ITP患儿和154例正常儿童,并对ITP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新诊断的、持续性及慢性ITP和正常对照四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父母有胃病史及家庭成员>5是